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检测项目?

骨密度测定(基本检测项目)、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基本检测项目)、实验室检查。

1、骨密度及测量方法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较多。

测量方法:

  •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最常用。
  • 定量CT(QCT)——真正意义的体积骨密度。
  • 定量超声(QUS)——适合普查,不能够诊断。

(1)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DXA )

优点: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检查精确度高、射线量小。

不足:测得的是面积骨密度,不是体积骨密度,所测骨密度为射线扫描区内所有骨的总和,不能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可能将周围组织的钙化、硬化或增生的部分包含在内,容易造成误诊。

检测部位:

  • 其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腰椎1-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或全髋),如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选择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33%)。
  • 腰椎正位+左侧股骨近端。
  • 腰椎正位(﹤70岁),左侧股骨近端(﹥70岁,男性)。
  • 研究发现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不呈负相关。
  • 股骨近端如股骨颈和全髋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 正位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椎体及其后方的附件结构,故其测量结果受腰椎的退行性改变( 如椎体和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等) 和腹主动脉钙化影响。
  • 股骨近端测量感兴趣区分别为股骨颈、大粗隆、全髋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其中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感兴趣区是股骨颈和全髋。

骨密度测定及评估注意事项:

  • 腰椎侧位、股骨近端Ward区、转子区骨密度不能用于诊断。
  • 建议使用同一台设备,同时监测的扫描条件、感兴趣区应与以前保持一致。
  • 可每年检测1次。在BMD稳定后可以适当延长间隔,2年监测1次,特殊病例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等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
  • 原则上骨密度就低不就高。
  • 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T-值= (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男性, 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Z值表示,Z-值=(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将Z-值≤-2.0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2)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

  • 该方法可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体积密度,可较早地反映骨质疏松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
  • QCT通常测量的是腰椎和/或股骨近端的松质骨骨密度。
  • QCT可以更敏感地反映骨质疏松情况。

目前认为QCT低于80mg/cm3为骨质疏松,80-120mg/cm3为低骨量和高于120mg/cm3为正常的诊断标准适用于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组织的QCT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结果)

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检测项目?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

2、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

  •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
  • 常规胸腰椎X线侧位摄片的范围应分别包括胸4至腰1和胸12至腰5椎体。
  • X线影像显示骨质疏松时其骨质已丢失达30%以上
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检测项目?

Genant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

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检测项目?

3、实验室检查

(1)基本实验室检查

  • 三大常规,常规生化,尿钙、尿钠,血清蛋白电泳等。
  • 骨转换标志物。

(2)酌情检查项目

血沉、C-反应蛋白、性腺激素、血清泌乳素、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 25OHD)、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尿游离皮质醇或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气分析、尿本周蛋白、血尿轻链。

骨转换标志物(BTMs):

  • 骨形成标志物: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状态。
  • 骨吸收标志物:代表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水平。
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检测项目?

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判断骨转换类型、预测骨丢失速率、评估骨折风险、了解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监测药物疗效及依从性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如果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需排除高转换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及某些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在以上诸多标志物中,推荐空腹血清Ⅰ型 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空腹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分别为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