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古代的疫情防控手段

现在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世界范围内疫情正在上升爆发期,形势非常严峻。那么,疫情如果发生在古代,我国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应对的呢?我国自有文字记载的疫情频频发生,光是有记载的就有数百次之多。在历朝历代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运用各方式与疫情抗争,阻断疫情蔓延,保证百姓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看中国古代的疫情防控手段

抗疫


医疗救治是首当其冲

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有过很多的医书,其中对瘟疫也有一定的研究。比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

太医院的医生不仅仅为皇帝服务,在疫情发生时,他们也要“亲赴前线”指导工作,加上各个州县本就有的医疗力量都是救治前沿的主力,就像今天我们白衣逆行驰援武汉的白衣天使一样。药物来源一般是国家抽调资源、资金,地方征用药物,各府库银两购买等等方式获取,然后用到灾民身上。民间也有喝酒等偏方防控瘟疫的说法。

到了晚清时期,国家设立防疫处,专门负责查验、控制疫情,已经能做到疑似与确诊病患区分隔离,与后续治疗连为一体。

对于死者尸体的处理非常慎重,因为它是最大的瘟疫滋生来源,所以各州县遇有死者都要施以棺木,妥善深埋安葬,避免疫情爆发或继续扩散。

看中国古代的疫情防控手段

古书记载喝酒偏方


切断隔离是首要措施

切断传染源非常重要,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瘟疫是具有传染性质的,所以把病人单独隔离开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清代为例,驻地满八旗负责阻断要道,严禁往来进出,这也是有效控制病情传播的最佳方式,容易聚集人群的生意,比如饭馆茶楼等等全部停止营业。遇有亲戚中病,所有亲戚都不去探望,而有些比较仁义的病人呢,自己跑到荒郊意外自行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行为上,不同食、不同衣、不同床、不碰死者棺木、远离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也是必要防护措施。

通风消毒是规定动作

不要在封闭的环境与病人接触,无论天气冷暖必须做到室内通风。贴身衣物,象蒸馒头一样蒸一炷香的时间,其他病人使用过的器具也是一样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高温消毒处理。自古直接,通风和消毒都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措施之一,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

看中国古代的疫情防控手段

消毒措施


减税救济是民生之本

豁免税收,其实也是避免官逼民反,已经缴纳的税款地方用以赈灾除疫。开仓放粮,开设粥厂。开放地方粮仓,开设粥厂向普通民众施舍粥饭,同时预估可持续时间,如果灾情未过,还要向朝廷申请调集粮食。大多逃荒者衣不遮体,不被饿死也会被冻死,各地方衙门也要充分考虑到百姓的衣物保暖问题,来源也是国家调拨赈灾款和州县府库挪用白银用以购买。

看中国古代的疫情防控手段

地主富豪捐助


各界捐助是社会良知

一般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会为粮食发愁,作为不会挨饿的官员,在大灾面前,很多都捐献自己的薪水或者家中存粮。这种行为值得赞赏,但作用有限,而且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能捐献,不能作为常规救灾手段。

乡绅富户一般家里有存粮,这时候官员会倡议富户捐献给灾民,富户们联合起来多多少少都会捐点,否则虽然他们都有一定的自保力量,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饥民,真压制不住起了暴乱,他们损失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了,很可能是全部家产。但并不是所有富户都是为富不仁,有时候遭逢大灾,无需官府招呼,乡绅富户会自发组织到一起商量捐献事宜,包括但不限于医药、饮食、衣物、被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