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

有度致远


笔者认为,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重大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钱不值钱了,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去超市购物,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超市购物时,所有的物价都上涨了,随便花几百元还没有买到什么东西,去药店买药,所有的药价都上涨了。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疫情期间,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在上涨,是因为企业都没有开工生产。其实大家都明白,人们现在去超市购物主要购买的是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卫生用品需求之外,主要是购买食品,而食品的生产都是长周期的,从种殖到养殖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再生产成食品的,而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除了疫情期间商家乘机借涨价获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

招照M2从100万亿到200万亿,实际上我们的货币是增加了一倍的,而这增加了一倍的货币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只有几年的时间货币就增加了一倍,而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钱打了个对折,货币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了。表面上看100元的人民币还是100元,但实际的购买力远不如几年前的100元了。

在这里我不想谈枯燥无味的经济学理论,即然是谈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我们就从最简单直接的日常生活来谈。如果这几年你的收入没有增加一倍,你的货币就大幅贬值了,你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这就是对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在过去的七年间,M2从100万亿,到现在突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响是资产贬值。也就是说,如果七年前,你有100万存款,那么现在钱仍然是那么多(暂不考虑利息),但是购买力也就相当于七年前的50万了。

所以,在过去这些年,除了房子,几乎没有其他投资产品的收益率跑赢了通胀。当然,这说的是普通人能够拿到的收益率。投资高手不在其内。那么,今后房子仍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对抗通胀吗?

恐怕不能。而且,让人悲观的是,其他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水平也未必有以前那么高了。现在,欧洲、美国、日本为了刺激经济都在推广“负利率”。就是不希望普通民众存钱,要让钱进入消费领域或者投资领域。

中国虽然还没有执行负利率,但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呢?而国家对于房地产的要求是发挥居住功能,而不能成为投资产品。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角度说,这个决策是对的。但这也意味着房产的投资回报率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所以,老百姓现在应该多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

至于CPI对物价造成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今天觉得这个贵了,明天觉得那个贵了,不会一下子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对抗风险方面。比如,大病发生的时候。抗风险能力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即将有文化的新青年


首先要弄明白三个概念,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现金,即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流通的现金,就是现的购买力。

M1:M0的基础上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即我们经常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的基础上加上全社会的存款(定期,活期,其他存款),也叫“广义货币供应量”。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有1000元资金存到银行,在没有存进银行之前这就是M0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后,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100元,剩下900放贷给张三,这时流通中的M0只有900元,但M1变成就1900元(1000+900),银行创造了900元货币,张三贷款后去消费了,这是M0再次减少,但是银行又创造了一定的货币。

M2破200万亿,这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这只证明GDP增速或者说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衡量GDP总量的钱多了,钱总是要依附于一定的GDP才意义,而GDP不变的前提下,钱多了只能反应钱不值钱。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说理财要跑赢通胀,钱如果放银行在不断贬值的原因。

而实际上,虽然M2增速很快,民众也的确感觉钱不值钱,总体上民众的生活幸福感在逐渐提高了,这是因为多出来的钱都进入了房地产、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都基础设施里面去了。

而对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价上涨了,而且涨上去之后就很难降下来,生活成本提高。

2、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了。

3、赚钱数量比以前多了,但是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4、民众倾向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对未来的规划少了。

综述,M2破200万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必将其妖魔化,总体上正面大于负面。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M2突破200万亿,而且同比增速8.4%。先不说别的,M2最通俗来说,就是市场上所有的钱,M2增加,就意味着市场上钱多了,钱多了就会导致越来越不值钱。对我们老百姓的影响就是,我们的钱购买力越来越低了,原本100块钱可以买4斤猪肉,现在只能买到2斤,专业名称:通货膨胀。
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几年工资没有增长,但是开支且一直增加,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印钞机,拿走你的钱,而且是无声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应该重视投资理财,不然慢慢的你是跑不过通胀的速度。

很多人不是很了解M2是什么?M2广义货币供应量,然后狭义货币供应量就是M1,还会有流通中的现金就是M0,这三个是什么关系呢,大家可以看下图。
其实就是M2就是社会上所有的钱也就是M1+M0,M0就是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这代表着银行体系及全市场中的现金总量。

大家要知道,2013年M2才100万亿,不到七年翻了一倍。也意味着,这7年市场上多了一倍的钱,如果这7年,你的资产翻倍,那么恭喜你,你还是7年期的你,一点都没“进步”。
面对通胀,面对M2超过200万亿,希望能唤醒老百姓投资理财的观念。

股市小猎豹


钱多了。可市场商品还是那么多,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钱不值钱了,也就是贬值了,商品也就贵了,这就是通胀,钱发的越多,CPI 越高,钱也就越不值钱。

M2突破200万亿元,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在于大V效应,有人士指出“2020年1月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真是具有历史意义,2013年(3月)才100万亿,不到七年翻了一番,我们测算发现: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看,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输,只有少数的一二线地价房价、医疗教育等服务类产品、股票市场上的核心资产等收益率跑赢这台印钞机。”

从央行数据来看,央行发布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确实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

这位大V 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从房价走势来看,还是蛮有道理的,我国货币超发一直存在争议,之所以没有引发通胀,在于地产成为资金的蓄水池,货币成为钢筋水泥倍固定了下来,没有进入到其他资产当中,像股市,十年以来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涨幅,远远没有跑赢M2增速,也没有跑赢GDP增速,只有房价上涨幅度可以与GDP增速相媲美,

我国M2增速较高,与我国金融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会有货币派生,才会有货币增量,美国M2较低,与美国融资结构有关,那就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因此为了减少金融市场风险,避免货币超发,才会不断支持资本市场融资,也才又会有圈钱市的质疑,

目前实施积极股市政策,以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作为切入口,就是希望引导资金进入股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吸收超发的货币。

因此新年以后,随着央行庞大流动性注入,降低逆回购和MLF和LPR利率,迎来了科技股牛市,但这个牛市是以估值提升为主,而不是业绩增长为基础,是一种泡沫,我们可以享受泡沫的魅力,但随时需要做好泡沫破裂的准备。

目前各地都在微调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希望地产增加吸引力,能够吸引庞大流动性,抬升地产价格,稳定地价,稳定土地收益,可是高层关注到地产泡沫风险,严防死守,强调不会把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手段。

M2增加,给地产调控带来新压力,如果股市能够继续吸引流动性,地产上涨压力可以减轻,一旦股市不能成为庞大资金蓄水池,地产价格就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杜坤维


货币超发在一般的时候被认为对经济有严重的冲击,因为货币超发带来的结果就是货币的贬值和物价的飞涨,通货膨胀会蚕食普通人的收入,造成实际收入贬值。因此如果不加任何前提条件的话,m2的数值突破200万亿应该说是央行的失误,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来说也是很大的冲击。

不过我认为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m2短暂的超发对大家的影响,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

首先必须要知道,从2019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处于比较弱势的阶段,各行各业都面临了比较明显的寒冬,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经济进行支持,而宽松这是货币政策,是央行在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进行扶持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就是用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来推升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从而让生产者有更多的意愿扩大生产。

2019年我国的cpI上涨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如果我们分解来看,可以看到其中工业品的价格其实是一直保持了低迷,甚至有通缩的风险,而cpI的上涨更多是猪肉周期的逆周期情况,这来自于一些偶发的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增加m2推动经济增长是一种很无奈的举措。

如果从短期来看,想比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一下,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工厂面临了停工,这样的停工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次致命的冲击,因为很多企业的停工可能导致资金流断裂,最终引发破产。就可能不单对我们的经济产生冲击,更对我们的社会稳定性产生冲击,因为大量企业的破产会导致很多人失业,这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失控。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大幅度增加了贷款,并且开启了新一轮的货币宽松,这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让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支撑,从而维持住,至少不破产。

因此无论从长期的经济压力,还是短期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我们的货币宽松都是无奈之举,只能够通过不断增加的现金流动性来支撑经济,这就是最近m2数值突破200万亿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长远来看对于经济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咨询师天生


在2020年2月20日当天央行公布了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4.5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

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随着我国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M2的增长速度的确是比较快。


这里整理了下我国近7年1月份数据,在2003年1月末的时候M2余量99万亿,2020年1月末M2达到了203万亿元,很多人群在不看历年数据的情况下,感觉不可思议短短的7年时间竟翻了一倍,其实从详细的历年M2数据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均是在可控范围内缓慢增长。

假设:货币贬值达到这样的速度那么目前的100元等于03年50元,购买能力也是大幅下降,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影响很大,各项生活支出均是会增加压力(较为明显的就是在这7年间个人住房的变化速度较快)。

不过我们在看一看2019年整年M2数据可以名看出,目前的增速比并不是太快处于平稳阶段,预测在2020年的M2与2019年应保持平衡或略微上涨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2020年1月末虽说M2破200万亿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大变化毕竟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198万亿。



综上:2020年M2迅速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目前来看影响并不会太大,毕竟也就比2019年略好些,如果持续增速较快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汇率,贬值率以及物价等均是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与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哪方面有遗漏留言评论交流。「点赞关注」本文章本人原创,谢绝抄袭18:35

福星卡汇


大家都知道过去十几年我国的m2一直处于比较快的增长阶段,在2017年以前m2每年的平均增速基本上都达到10%以上,虽然从2018年之后m2增速有所下降,但每年的增速基本上也保持在8%以上,截止2020年1月份,我国的m2已经达到了202万亿。

至于m2增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会有什么影响,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m2的增长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带动大家收入的增长。

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并不是随便发行的,而是会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规划货币发行,货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的价格,同时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适当的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带来收入的增长,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过去十几年我国的m2增速比较快,但是对应的我国经济增长也比较快,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增长也比较快,过去十几年我国社会平均工资每年增速基本上都保持在7%以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十几年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其次、M2的增长可能带来部分物品价格的快速增长。

M2增加就意味着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增加,通常情况下,如果m2的增速跟GDP的增速保持同一个水平,那么市场的整体价格就会相对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会造成太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在过去十几年,我国的m2的增速实际上是比GDP的增速还要快,这意味着有部分增加的货币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当中,而是进入到其他领域去,其中楼市就是主要的一个流向。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十几年国的房价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这个房价的快速增长,除了有市场需求驱动以外,我觉得m2的增发也是房价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之一。所以m2的过快增长会间接的造成大家购房的成本增加。

最后、M2的增加对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m2的增长会直接带动物价的上涨,甚至物价的上涨水平会跟m2的增速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但是通过观察过去十几年我国大部分日常用品的价格走势来看,实际上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物品价格增速跟M2的增速差距仍然是比较大,大部分日常物品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在2012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我国每年cpI的增速其实并不是很高,大多数年份都维持在3%以内,说明跟老百姓日常用品信息相关的价格涨幅并不是很大。


这说明过去十几年,我国每年增加的M2大部分都转嫁到实体经济和楼市当中去了。

总之,M2的增长有利也有弊,所以大家必须客观的看待m2的增速,过去十几年我国m2之所以出现快速的增长,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外汇占款比较多等。过快的M2增速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但是M2增速太慢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适当保持M2的增速其实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是一种良性循环。


贷款教授


近期,央行发布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在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如果扣除当年的GDP增速的话,只有少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或者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才能跑赢历年来的物价。

资料显示,2013年3月M2才突破了100万亿,这才不到七年时间就翻了一番,这样的M2增长速度和规模,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目前中国M2是GDP的2倍,而欧美国家的M2只占GDP的70%至80%。导致中国M2迅速突破200亿的原因主要有二个:

一方面,中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增长方式,就决定了M2增速根本降不下来。这些年,我们中国主要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也就是説,房地产虽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后遗症就是M2全都变成了钢筋水泥沉淀下来。而西方国家M2规模和增速比我们低,主要是靠民间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这样就避免了M2的过快增长。

另一方面,在国外,通常企业融资主要是直接融资,比如找小贷公司、发行债券、IPO,或者找负责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很少依靠大银行的信贷投放,这样可以盘活社会存量资金,M2增速当然不会飞快。而中国直接融资比例很低,像银行信贷这样的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5%以上,间接融资方面近年来虽然也有了不少的进步,但与银行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现在问题来了M2迅速突破200万亿,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呢? 第一,这会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货币贬值,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破7,估计贬值趋势已经形成,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利,而对于旅游、海外购物、留学等不利。同时,国内物价也会同步上涨,现在达到了5.4%,创下10年新高,短期内通胀很难降下来。

第二,现在房地产仍处于调控中,于是就有大量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对于监管层来説,也乐见资金流向股市,因为资金都流入股市,股市流动性充裕,上市公司就能再融资、定向增发、IPO等,这样有助于实体经济直接融资,于是近几天科技股迎来了牛市,但是科技股的牛市是基于估值预期为基础,而不是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为基础,这样的泡沫迟早要崩溃,最后所有的股票都会跌回原形,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将付诸东流。

实际上,M2总规模突破200万亿,主要看这些资金流向何处?过去M2飞快上涨主要是流向房地产,推高了各地的房价,至今高烧不退,随后流向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前些年以蒜你狠、姜你军等一大批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现在又流向股市和物价市场。反正这200万的资金不管流向什么领域,都会支撑起巨大的泡沫,最终老百姓遍尝苦果。而只有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百业复兴,产品升级、科技发展,届时,我们国家就会走向繁荣昌盛。


不执著财经


这个题问得精准,抵达了每个人的关切,是可以探讨下。

人民币M2(广义货币)创历史新高,看了很多专家对此发表的观点,探索为什么M2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从100万亿突破至200万亿。给出的理由大多比较宏观,而且也符合当下发生及发展逻辑。实际上,M2迅速破200万亿,就两个效果:一个是银行加大了信贷力度,另一个是货币投放量增加。这两个效果比较直白,无论专业或不专业的人,都能领会。

每一个百万亿都是一个大节点。查证了下,2013年3月M2突破了100万亿,这是具有比对意义与参照价值的节点,不到七年的时间,M2迈过了200万亿。这一跨越速度确实尚无别国可及。货币投放量加速,这就意味着钱在贬值,除非你赚钱的速度大过货币投放的速度,否则你就会在这一场赛跑中落了伍。

关于M2快破200万亿对老百姓的影响,就说两点。

先说带来的好处。

毋庸置疑,钱多了,对企业对产业来讲是好事,贷到钱的可能性大。银行手头钱多了,唯一目标就是增加放贷。能贷给谁,或者不能贷给谁,实际上也是一次财富分配,并不会“大水漫灌”。比如说,以前容易贷到款的房地产,现在很难了;而以前因为赚钱没有房地产快的其他实体经济,则受到了青睐。这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对中国经济参加全球化竞争的韧性加码。这非常好理解,有更多华为这样的公司出现,大家职业生涯赚高工资的可能性就大增,而且中国经济增长的福利也会不断的传导到个人。

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M2迅速破200万亿,除了钱更不值钱,就没有其他对老百姓有关的东西。实际上,经济的前景,经济的格局,对所有人都有关系。

经济的活力在,老百姓就业、创业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机会就更多。

再说引起的压力。

还有一点就是,钱容易不值钱了,人们对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焦虑就会更多。以目前M2的增速,一般老百姓在收入增长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所以,创业与投资,还是老百姓货币贬值的最重要手段。

想创业致富的人,一定还会继续增加;想在楼市股市求得奇迹的人,一样还会再坚持;想在职场中做到高管的人,一样还会很多。经验里,有比较多财富奇迹的领域,一样会被后来者所追捧。

更多的努力,才不会时代抛弃,其实不是想像的鸡汤,而是现实的训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