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刺激治療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的潛在價值

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1.5億成年人遭受年齡相關的視網膜疾病導致的進行性視力喪失。 視網膜功能障礙是導致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等疾病發生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神經元移植療法為恢復視力帶來希望,但體內視網膜突觸定位不良限制了其進一步推廣。

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的Maribel Vazquez團隊認為,重新分配乙酰膽鹼和離子型穀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可觸發PI3K信號通路並激活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從而實現電誘導遷移。視網膜微流體平臺的發現突出了電化學刺激作為促進幹細胞樣前體細胞定向遷移的新策略。未來應探究在視網膜外植體中可以重現富含電化學的遷移行為。臨床應用可以進一步利用當前使用的電場刺激類型,例如,直接的角膜電刺激,重複的眶內交流電刺激,以及生物化學結合的生物材料,例如透明質酸,甲基纖維素,以促進組織工程幹細胞樣前體細胞定向遷移。

文章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0年 3月3 期發表。

文章來源:Vazquez M (2020) Electro-chemotactic stimuli for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neurosensory retina. Neural Regen Res 15(3):450-452. doi:10.4103/1673-5374.2660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