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豬嗜血桿菌與豬丹毒混合感染的診治

1 發病情況

2019 年8 月成都市某縣養豬場存欄1320 頭生豬。8 月12 日發病,部分豬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減退,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眼瞼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願站立。病豬耳、頸、背皮膚潮紅、發紫,前一兩天在身體不同部位,尤其胸側、背部、頸部至全身出現界限明顯,圓形、四邊形,有熱感的疹塊。至8 月20 日共發病340 頭,用藥治療後死亡12 頭,發病率25.7%,病豬死亡率3.5%。

2 臨床症狀


副豬嗜血桿菌與豬丹毒混合感染的診治

小豬一般突然發病,表現神經症狀,抽搐,倒地而死。病初有不規則鮮紅色斑塊,指壓褪色後而融合一起。病程稍長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疹塊,突出皮膚2 ~ 3mm,乾枯後形成棕色痂皮。同時呼吸困難,腹式呼吸,皮膚髮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 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願站立,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划水樣。病程較長者,局部皮膚腫脹、隆起、壞死、乾硬、似皮革。逐漸與其下層新生組織分離,猶如一層甲殼。壞死區有時範圍很大,可以佔整個背部皮膚;有時可在部分耳殼、尾巴、末梢、各蹄殼發生壞死。約經2 ~ 3 個月壞死皮膚脫落,遺留一片無毛、色淡的疤痕而愈。

3 病理變化

內臟及黏膜出血、充血嚴重; 腎臟出血、瘀血,腫大,呈瀰漫性暗紅色,典型的“大紅腎”;脾臟呈紅色,充血、腫大;死豬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 肺臟充血、水腫。十二指腸及空腸前部發生出血性炎症。有的豬見潰瘍性或椰菜樣疣狀贅生性心內膜炎,部分豬剖解見關節腔內有漿液性纖維蛋白滲出物。心包炎,心肌表面形成絨毛,心包與心肌之間是淡黃色滲出液、不粘連。腹腔有明顯的纖維素性滲出,常出現腹腔臟器與腹膜粘連。

4 診斷


副豬嗜血桿菌與豬丹毒混合感染的診治

根據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為豬丹毒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

5 控制措施

5.1 對病豬進行隔離,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病情嚴重的豬應集中處理、淘汰、消滅傳染源。對豬場進行全面消毒包括環境、人員、豬舍、工具、糞便以及進入豬場車輛消毒等,增加消毒次數。

5.2 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提供適宜的溫度、溼度及良好的通風換氣的條件。合理調配日糧,提高機體抵抗力。採用合理飼養密度,避免發生擁擠。

5.3 治療 在發病後24 ~ 36h 內治療,療效最理想。青黴素按每千克體重2 萬IU 肌肉注射,每日2 次。丁胺卡那黴素按每千克體重10mg 肌肉注射,每日2 次。10% 磷酸替米考星溶液200mL+200L 水+500g 葡萄糖,白天飲用。經過上述治療,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6 防制措施

6.1 做好豬丹毒疫苗的預防接種。

副豬嗜血桿菌與豬丹毒混合感染的診治

6.2 認真做好藥物預防,防止併發症。疾病多發季節,飼餵多維以增強抗病能力。

6.3 消除發病誘發因素。氣候突變,過冷,過熱,早做預防。

6.4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從管理嚴格的種豬場進豬,避免從有疫源的種豬場進豬。新進豬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進豬前要做好豬舍內環境的清掃、清洗和消毒工作。病死豬及時無害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