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危機前夕


最近,“熔斷”這個詞火了。


美國股市被視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歷史上累計發生了五次熔斷,而就在這個月,發生了四次。


背後源於兩隻天鵝:一隻名為新冠肺炎的黑天鵝,一隻名為油價閃崩的白天鵝。

資本家對經濟的悲觀情緒,都在美國股市反映得一清二楚。儘管美聯儲打完4發利率子彈,順帶著7000億的量化寬鬆計劃,也沒能挽救這場悲劇。


天台上傳來一陣陣哀嚎。


危機也在步步逼近...

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價格也在波動,而金價走勢常被認為是金融危機的3個階段:


1)金融危機將要發生,法幣信心開始喪失,為了保值,人們紛紛選擇硬通貨黃金,金價飆升;

2)金融危機已經發生,金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轉變,高負債的企業貨幣需求量增大,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紛紛拋售黃金,金價下跌;

3)金融危機已經得到控制,黃金開始恢復其保值作用,金價緩慢上升。


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目前看來,正處於第二階段。


亂世避險,唯有黃金,而此時震盪的金價令人躊躇不前。

有人將眼光瞅準了保險,或者說年金險。


二、兼顧安全與保值的年金險


人壽保險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筆資金,而年金險恰恰相反,其目的是系統地變現一筆資金,建立一筆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


年金險有兩點優勢:


安全:所有收益白紙黑字寫進合同,受法律保護,必定得到兌現,即便保險公司倒閉,也會有中國保險保障基金予以救助。


危機中,最怕的就是違約風險,一旦遭遇了垃圾債券垃圾股,辛苦積攢的錢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


穩定:何時給付,給付多少,均在合同裡面註明。


任憑市場風起雲湧,年金險收益自巍然不動。


然金融產品存在著不可能三角,任何一種金融商品都不可能同時兼顧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年金險的收益並不高。


實際上,年金險就是一種儲蓄工具,其收益只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利息、壽命。

目前市面上年金險最高的定價利率是4.025%,自從銀保監會約談多家保險公司要求停售這些產品後後,已所剩無幾。


當利率確定下來,剩下來的收益只由壽命決定。


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30歲男,60歲開始領取)


由於身故給付的存在,

活到70歲,收益率3.45%;

活到80歲,收益率3.36%;

活到90歲,收益率4.04%。


再來說說流動性,年金險的流動性極差。


只有到了規定的年齡(比如60歲)才能領取現金,中途急需用錢只能採取退保或保單貸款的方式融資,往往會損失一部分的本金。

年金險的優劣勢已然明瞭:可以保證你的錢不貶值,卻使得資本失去了流動性。


三、危機下的普通人該何去何從


那麼危機中,財富保值和流動性,究竟誰更重要?


經濟危機給人帶來的最大擔憂在現金貶值,手裡的錢可能變成一堆廢紙,於是他們用現金購買房產、黃金等資產。

然而,人有遠慮,也有近憂。


一旦發生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如果缺乏現金,可能連基本生活開支都無法滿足,何談未來。


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如果不是因為巴菲特幾百億現金的注資,世界上也就沒有高盛這家企業,曾經的《財富》全球榜第三,巴菲特本人也因此收益頗豐。


富人用現金來抄底,窮人用現金來保命。


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足夠多的現金,以應對流動性風險,危機中更是如此。


流動性與財富保值並非水火不容、不可兼得,這可以通過資產配置來實現,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年金險,會是經濟危機中的避風港嗎?


這張圖被視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然而在危機面前,需要做適當的比例調整。


1)要花的錢

保證流動性,至少要保證比以往更多的現金,以應對危機中物價上漲的風險;


2)保命的錢

現在的人身保險產品性價比很高,沒必要花費20%的資產,10%足以。


除了世界末日,其他任何時候,保命的錢都是必須配置的。


3)保值的錢

購買年金險等保值的金融商品是可以的,但在危機前,勢必應當縮小這部分開支。


4)升值的錢

疫情下,有人看見了危機,有人看見了機遇,有些人可債臺高築,有些人可能一夜暴富。


然而,收益和風險永遠是對等的,在做大額的風險投資之前,前面三項請先配置好。


贏得起,更要輸得起。


第(3)和第(4)項是家有餘財的人所考慮的。


而中國還有很多人,揹負房貸車貸等高額債務,手頭拮据,還有一部分連房子也沒有,居無定所,朝不保夕...

對於這些“窮”人而言,除了做好人身保障以外,現金最好的歸宿也許就是餘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