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其實是給孩子的人生打底色的過程。如果家庭中充滿了歡樂和愛,親子間充滿了無盡的對話與遊戲,孩子的人生底色必然是溫暖而光明的。我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擁有美好的心靈。

——周國平


“我為什麼要長大?”

“你為什麼是我媽媽?”

“時間是怎麼過去的?”

“我會不會死?”

……

這些問題,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問過,但大部分人卻得不到什麼有價值的答案。

有可能是家長認為小孩子幹嘛要問這些問題,也有可能家長自己也從沒思考過。

但其實,孩子都是哲學家,他們經常說出令人捧腹的傻話和令人汗顏的真話。

這些看上去不著邊際的語言的表達,其實是孩子天性的盡情舒展,而父母的回應,不僅決定了親子溝通的質量,更決定了愛的質量。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提出的一個個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或者模稜兩可,或者再也不想弄明白的問題,你會怎麼辦?

周國平的這套書,也許可以給你一個思路——《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有人會問,這麼小的孩子,聊哲學這麼深奧的事,會不會太早了?

周國平這樣回答:我覺得自己命中就該做父親,比做別的什麼都心甘情願。

從女兒啾啾咿呀學語開始,他便像一個尋寶人,一點一滴地撿拾著寶貝有趣的表達。

在他看來,父母和孩子高質量的談天說地,不僅能賦予親子關係平等、獨立的精神性品格,還能成為孩子愛智的起點,賦予他們的靈魂一種深度,賦予他們的人生一種高度。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在這套書中,他為父母們提供了一條路徑:去看到孩子身上的大能量,並將其開啟,從而成就孩子一生愛與溝通的智慧。

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哲學在教育中的長期缺位,使它越飄越高,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也讓我們錯以為對哲理的思考會讓人變得虛無、不切實際,卻忽略了這種思考的深度是其他任何事情都難以達到的。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一個擁有深度思考習慣、被鼓勵探索哲學問題的孩子,至少在面對“青春迷茫”和“中年危機”時,可以更快撥雲見日吧。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也許給不出答案,卻能給出態度。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在女兒啾啾小時候,周國平時常被女兒的提問難住。身為哲學家的他沒有搬出一套一套的理論開壇授課,與女兒論出個所以然,而是於親子閒聊中,將這些困惑化為哲思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靈中。

對哲學問題的不設限,對稚子天問的尊重,就是保存孩子的宿慧,就是鼓勵孩子向內探索,自然而然地學會獨立思考、深度思考,這樣的生命自然更有力量。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其實愛孩子很簡單,從靈魂上蹲下身來,與孩子好好聊聊天,這可能是最簡單也最踏實的愛之第一步了吧。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女兒四歲了,我們開始聊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