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黃芪聲名遠揚?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黃芪所救

說起黃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很多中醫愛好者的廚房裡,總少不了一味黃芪雞湯。但是,論起關於黃芪的來歷和為啥有這麼大的名聲,恐怕很多人並不知曉。

一、為何黃芪聲名遠揚?

相傳,古代有一位善良的老中醫,姓戴名糝,善針灸,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助人,後因救墜崖兒童犧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黃,人謂之“黃耆”,以示尊敬,意為面黃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將其墓旁生長的一種草藥起名為“黃芪”。

除了這一頗有神秘色彩的來源傳說,在歷史上,關於黃芪的真實故事和故事其實數不勝數。

柳太后篇

最受黃芪之益的當屬柳太后。據《舊唐書·方技傳》記,當年柳太后突然中風,因為口噤不能服藥,新蔡王心急如焚,請諸多名醫均不能奏效。精通醫藥的許胤宗另闢蹊徑,提出用熱湯燻蒸法為太后治病。於是用黃芪、防風兩味藥煮湯數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藥氣瀰漫,水霧繚繞,柳太后當天晚上就能說話。後經過一段時間調理,太后便康復如前。

為何黃芪聲名遠揚?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黃芪所救

蘇軾篇

當年蘇軾大病初癒,三十九歲謫居密州,常喝黃芪粥,寫下千古名篇詠黃芪。當時他“齋居臥病禁菸前,辜負名花已一年”,故用“黃芪煮粥薦春盤”。黃芪粥成了他病後補養虛弱身體強有力的支柱。

白居易篇

白居易也把黃芪當作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物之一,作詩曰:“香火多相對,葷腥久不嘗。黃芪數匙粥,赤箭一甌湯。”

胡適篇

胡適先生的一生,也和黃芪結下了不解之緣。1920年秋仲安先生為其看診,以黃芪為主藥醫好了他的病。時隔不久,胡適先生友人馬幼漁的弟弟患水腫,腫到肚腹以上,兩眼都不能睜開,眾醫束手。陸仲安先生又重用黃芪等藥,治好了水腫。

中年以後,胡適漸感身體疲憊,力不從心。因此,常在講課前用黃芪,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鐘。胡適把這個訣竅告訴了朋友,也使他們受益匪淺。

為何黃芪聲名遠揚?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黃芪所救

二、為何醫者愛用黃芪?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較之名聲更大、身份更尊貴的人參,為何在補氣問題上,是樸素無華、纖長瘦弱的黃芪佔上風?

歸根究底,人參偏於大補元氣,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黃芪以補虛為主,最適合用於體質虛弱、易疲勞、倦怠乏力、不想說話、言語無力、虛汗多、大病或手術後的患者。

同時,黃芪最早也並非普通老百姓所用的藥材,而是一些王公貴族使用後的“名人效應”使之得到推廣,後來才“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何黃芪聲名遠揚?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黃芪所救

除了傳統醫學,現代藥學研究也表明,黃芪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主要有黃芪多糖A、B、C、D和25種氨基酸,黃芪皂苷甲、乙、丙,黃酮類,生物鹼,蛋白質,維生素。及硒、硅、鈷、鉬等微量元素,相應的藥理作用及應用很多,廣泛的應用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

時至今日,黃芪這味“老中藥”煥發新生機。在感嘆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要感謝現代技術賦予黃芪這一傳統中藥在新時代的巨大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