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芪声名远扬?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黄芪所救

说起黄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很多中医爱好者的厨房里,总少不了一味黄芪鸡汤。但是,论起关于黄芪的来历和为啥有这么大的名声,恐怕很多人并不知晓。

一、为何黄芪声名远扬?

相传,古代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姓戴名糁,善针灸,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助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谓之“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

除了这一颇有神秘色彩的来源传说,在历史上,关于黄芪的真实故事和故事其实数不胜数。

柳太后篇

最受黄芪之益的当属柳太后。据《旧唐书·方技传》记,当年柳太后突然中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新蔡王心急如焚,请诸多名医均不能奏效。精通医药的许胤宗另辟蹊径,提出用热汤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气弥漫,水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如前。

为何黄芪声名远扬?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黄芪所救

苏轼篇

当年苏轼大病初愈,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常喝黄芪粥,写下千古名篇咏黄芪。当时他“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芪煮粥荐春盘”。黄芪粥成了他病后补养虚弱身体强有力的支柱。

白居易篇

白居易也把黄芪当作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物之一,作诗曰:“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胡适篇

胡适先生的一生,也和黄芪结下了不解之缘。1920年秋仲安先生为其看诊,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他的病。时隔不久,胡适先生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肿到肚腹以上,两眼都不能睁开,众医束手。陆仲安先生又重用黄芪等药,治好了水肿。

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因此,常在讲课前用黄芪,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胡适把这个诀窍告诉了朋友,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为何黄芪声名远扬?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黄芪所救

二、为何医者爱用黄芪?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较之名声更大、身份更尊贵的人参,为何在补气问题上,是朴素无华、纤长瘦弱的黄芪占上风?

归根究底,人参偏于大补元气,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黄芪以补虚为主,最适合用于体质虚弱、易疲劳、倦怠乏力、不想说话、言语无力、虚汗多、大病或手术后的患者。

同时,黄芪最早也并非普通老百姓所用的药材,而是一些王公贵族使用后的“名人效应”使之得到推广,后来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何黄芪声名远扬?古今中外,4位名人都被黄芪所救

除了传统医学,现代药学研究也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有黄芪多糖A、B、C、D和25种氨基酸,黄芪皂苷甲、乙、丙,黄酮类,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相应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很多,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时至今日,黄芪这味“老中药”焕发新生机。在感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要感谢现代技术赋予黄芪这一传统中药在新时代的巨大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