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强,「降息」被频繁推出救市,据统计,截至3月17日,3月以来至少已有21个国家及地区降息29次,其中美联储推出了0利率。

零利率都来了,负利率还有多远呢?

最近巴菲特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提到了负利率,他说:“它们使我感到困惑,但并没有吓到我。”

今天我们不预测利率走势,就单纯聊聊负利率究竟是什么。

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什么是负利率?

思考一个小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愿意把钱借给别人呢?

那一定是在对方还钱时还能给你额外的补偿,用来弥补这笔钱握在自己手里所创造的价值,只有当收益可以覆盖这个价值时,你才愿意把钱借出去。

所以,利率就往往用来计算借入方需要拿出多少钱来弥补借出方的损失。

如果把它放在金融市场时,比如银行,你把钱存在银行,相当于“借出”了,到期银行会给你存款收益,如果你向银行贷款,需要偿还贷款利息。银行就在这样的存贷利率间的差额赚取利润。

而负利率出现后呢?一般意义上,

负利率政策是央行将政策利率降到0以下,商业银行把资金存入央行,没有利息而且要向央行交管理费。

它的意义在于更多的资金可以流向市场,鼓励借贷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在政策利率为负的基础上,可能会引起银行层面存贷款利率为负,市场层面债券收益率为负,比如在银行存款没有利息还要交保管费;贷款买房不收利息还给倒贴;买国债可能一分钱不赚。

总结一句话就是,借入方不用在额外拿钱补偿借出方,反而借出方还得多掏钱交保管费。

这样的反常规操作真的有国家施行吗?有的!

像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日本等国家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负;存款负利率的国家有瑞典(-1%),瑞士(-0.32%)、匈牙利(-0.15%)、欧元区(-0.4%)等等。(截至2019年11月统计)

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为什么会实行负利率?

实行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经济低迷、本币升值压力。

先说经济低迷,这是负利率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低利率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让大家消费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回暖。

以2008年次贷危机举例,欧洲经济受到压力,为了刺激经济,降低政策利率,当效果有限时,又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当这项政策也无法刺激经济恢复时,有的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

与之相似的还有今年的疫情,美国为了刺激经济推出“零利率+量化宽松”组合拳,所以有媒体发出疑问:如果这项政策还是起不到提振经济的效果,会不会采取负利率政策?

另外本币升值,也可能会通过实行低利率防止本币升值压力加剧。

你可能说本币升值不是好事吗?货币升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然是好事。

但如果升值压力加剧,那会降低本国的出口竞争力,而且会使得国外一些资金流入国内进行炒作投机,而降低利率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比如08年金融危机影响到欧元区,丹麦成为欧洲范围避险投资地,资本流入使得丹麦货币持续升值,为了稳定汇率,丹麦央行实施负利率,等欧债危机接触后才提高利率。

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负利率的影响

负利率的出现大概率意味着一个国家或者世界经济增速在走下坡路,虽说它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直观的,负利率将挤压银行的利润,存贷款利息发生了很大变化;负利率会降低国债的收益率。

比如间接的,可能会造成储蓄率的上升,注意原本负利率是为了降低储蓄率,鼓励大家消费投资,但因为负利率的实行大家会意识到经济不乐观,考虑到未来的生活支出,可能会使消费者去存款而不是消费。

站在国家角度来说,如果负利率变成全球化,而中国不想跟着实行,那就会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中国,会影响到自身的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如果实行,那支持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也会受到破坏。

那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负利率带来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让全球进入资产荒时代,也就是无风险的资产收益率下降,甚至无风险可能是负收益。

不管未来负利率会不会实施,但低利率时代是大概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想让自己资产保值并升值的情况下,锁定长期收益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可以关注银行5年期的存款理财产品、更长周期的年金险和终身寿险等等。

最后,通过今天的分享,我想告诉你的是:

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之一,在经济增速下滑时常被用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会给银行、个人资产配置带来较大的影响。

未来出现低利率是大概率事件,普通人在做资产保值增值时,要注意锁定长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