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商”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它不仅需要熟练的进行数学计算,还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能力——对孩子如此,对大人也如此。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首要要学习的并非所谓的“认识钱”、“学数钱”或“劳动赚钱”等等能力,而是要让儿童学会耐心地等待,换句话讲,就是“在行为上忍得住”


关于财商培养

中国家长容易出现一些典型误区:例如觉得孩子年龄还小,他们不懂如何正确、合理地管理钱财,不敢给孩子零花钱,过年过节的压岁钱也是直接没收(我妈就是这么对我的),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或者觉得只要孩子的数学学好了,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就懂得如何理财了。

但是,我们所说的理财,不是仅仅局限在会花钱这个层面,还包括如何省钱、存钱、钱生钱等等。理财是一种从日常收支平衡到长期退休计划乃至整个人生规划的重要技能,钱是伴随它的核心元素,心理也是伴随它的核心元素。

儿童是否具备数学能力,并不能作为我们培养儿童财商的指标,因为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来说,他们是不具备基本的加减计算能力的。那我们就能撒手不管了吗?要知道,其实财商培养的核心并不局限在计算能力这一点上。

因此,在儿童2岁左右,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儿童的理财意识。那么,我们最开始应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扛挫折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挫折能力?

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忍耐力的培养或者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通俗的来讲,就是学会“忍”。我们要教会孩子“等待”,教他们在碰到“我没法立刻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种情况时,该如何正确地去应对。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理解什么叫“等待”,并且有些儿童已经能很好地做到“忍住”这个行为。因此,

我会建议家长在孩子2岁左右,已经具备比较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例如逛完超市,孩子提出想要吃刚才在超市买的糖果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说,宝宝想吃糖呀,那你可以等一下吗?等回到家妈妈再给你拿好吗?妈妈现在拎着很多东西,空不出手。当孩子这种情况下仍然强烈要求立刻吃到糖果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和他说,如果你现在吃,只能吃一颗糖;但是,如果你愿意回家再吃,那么妈妈就奖励你吃两颗糖,你愿意等吗?


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当然,让孩子学会“等待”只是我们的初级目标,我们还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要一味地追求即时的满足,有时候“等待”可以获得更大的回报。这种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有益于儿童以后理财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减少冲动消费的发生,也对儿童的终身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常会有家长问我,有的专家说,孩子有需求了,要立刻响应他们,让他们有安全感,建立安全依恋;但是别的专家又说,孩子有需求了,让他们等一等,要培养延迟满足能力。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满足?什么情况下需要等一等呢?


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当孩子有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时,需要及时满足,其他都可以尝试让他们等一等。什么算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呢?例如,当孩子肚子饿了,当孩子困了,这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如果这时候我们还一味要求孩子等一等,那真的很残忍;当孩子摔倒了哭了,急需我们去安慰,这是情感需求,如果我们还说:宝贝,你现在地上趴一会,忍一忍。这就不是残忍这么简单了。


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实现,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低年龄段儿童的自控能力不如成人,有时候我们成人都很难做到忍耐和等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成人总说要减肥,要节食,但是真正坚持下来的有多少呢?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循序渐进,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反复。第一次做到了,很棒,第二次没忍住,没关系,我们再继续努力。

归根到底,理财理财,钱是被动的客体,人才是行动的主体,这主体的能力没培养出来,钱再多也没用,富不过三代的事儿。而放到财商这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上的时候,我坚定的认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绷得住”,花钱绷得住,省钱绷得住,攒钱绷得住,财商才有可能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