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興趣班、補習班外,要讓孩子更優秀,父母該在這三方面敢投入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每個父母都有相同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家長們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從小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才藝班,甚至為了能夠讓孩子上一所重點學校不惜去買天價房,所有付出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達到那個目標。

不得不說,父母為了孩子的付出是巨大的,但是當家長充分的為孩子準備物質投入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給孩子的精神投入同樣重要。

而這方面的投入完全需要父母親自的參與,如果父母在這五方面做好了,孩子的成就遠遠會大於純粹物質投入的效果。


除了興趣班、補習班外,要讓孩子更優秀,父母該在這三方面敢投入


父母敢投入大量的時間只為陪孩子

現在,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能有多少?答案是:非常少。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記得年前和哥哥一家聚餐,可侄子的表情告訴我他並不開心,原來,哥哥再一次失言了,本來說的一起去滑雪,可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這次滑雪計劃又被推遲了。

哥哥雖然對此很抱歉,但他也覺得委屈,自己工作那麼辛苦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可他不知道的是,因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信已經讓自己兒子的內心產生怨恨,他現在的生活非常不開心。

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可以看到,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找來老人幫忙照看孩子,請老人幫忙是很常見的,但這些家長似乎把幫忙的含義理解錯了,老人從輔助變成了主導,父母本應該做的事都交給了老人,自己對照顧、教育孩子沒有一點想法。

有些家長給出的理由是白天上班太忙,晚上回家已經累的喘不上氣來了。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太大,家長們為了掙錢都很努力、拼命,在工作的同時忽視了對孩子陪伴,看似很簡單的事其實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更有些家長認為每天跟孩子說了說話、陪孩子玩了一會就成了,如果說這是一種敷衍也不會有人反對,這些家長從心理並不認為陪孩子是重要的一件事,或者說,和孩子每天都在一起就夠了。

理由可以找出一百條、一千條,但請這些家長們一定要記得,有效地陪伴孩子能夠讓你們之的關係更加親密、能夠讓孩子的心理充滿愛、能夠讓孩子更有安全感、能夠使孩子更加樂觀、能夠更好地塑造孩子的性格、能夠更好地向孩子傳遞正確的三觀。

孩子的童年並不長,他們會很快地長大,而我們會很快地老去,千萬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除了興趣班、補習班外,要讓孩子更優秀,父母該在這三方面敢投入


父母敢耐下心來平靜地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管、一個是教,這兩方面需要耐心,而教需要更大的耐心。

如果你是一名孩子的家長,試著問自己一下,在管教孩子上你真得有耐心嗎?應該有不少人會猶豫,或許還會一聲嘆息。

當孩子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的時候,家長們就會逐漸感受到他們對世界的那份好奇以及永遠都不會停聲音,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你能夠一直保持那份最初的耐心嗎?

大部分家長可能會以敷衍、糊弄結束孩子的提問,可你們有沒有想過,每一次孩子的提問都是孩子提高自己知識和學習能力實踐,還是說,你們認為這些知識都是應該在學校裡去的,但不要忘記了,學習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父母如果可以在孩子上學之前花出大量的耐心去教孩子,最終所獲得的效果不是孩子會背多少首詩或者認識了多少個字,而是培養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能力,那麼在孩子上學習之後,那些在網上被氣得心梗的橋段或許會減少在你身上發生的機率。

所以,無論是管還是教,重點在於你的耐心,不要太在意數量,關鍵在於去鍛鍊你的孩子。


除了興趣班、補習班外,要讓孩子更優秀,父母該在這三方面敢投入


父母要敢真得對孩子放手

所有不敢對孩子手的家長,無論你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優秀,最終培養出的一定是一個巨嬰寶寶。

這是太多家長的通病,就是不能真正對孩子放手,或者說,不捨得放手。

為什麼呢?因為愛嗎,不,真正的原因是怕。

孩子在出生之後從嗷嗷待哺到咿呀學語,喝奶怕嗆著、吃飯怕噎著、走路怕摔著、喝水怕燙著,該學會繫鞋帶的時候家長在代替,該學會獨立生活的時候可能才學會繫鞋帶,這難道不是巨嬰嗎?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話:“所謂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把他們永遠抱在懷裡,而是要儘快放手,讓他們去走上自己的人生。

懂得放手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管你是否多有錢,都需要讓孩子自己鍛鍊,這一點是誰也不能代替的,不要讓溺愛害了孩子,溺愛對於孩子來講只會是“毒藥”。


時間、耐心、放手,這些都是在生活中看似最容易的事但又是最難的事,它們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存在在身邊的每一個細節裡,作為父母要想孩子真正長大,那就不要忽視這些細節,孩子從小數年的這種鍛鍊為的就是未來數十年輕鬆,孩子快樂而作為父母的你們會更快樂。

家庭教育是一門專業,是所有父母都應該去學習的課程,每提升自己一步都會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幫助,所以,就從這三方面開始吧,你的成績就來自於孩子的成長。

Happy爸爸,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分享育兒經驗、詮釋育兒體驗。(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