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小麗從生下兒子瀟瀟以後,瀟瀟的爸爸和爺爺就一直想將他培養成一個“男子漢”。因為瀟瀟從小生下來的一直就身體很不好,導致孩子從小嬌生慣養。

打小就是摟在懷中導致瀟瀟的一個性子就很難服從,一有什麼不符合孩子的心情的,就會容易發脾氣,瀟瀟愛挑食也很不喜歡喜歡,孩子慢慢長大開始上幼兒園了,體質就變強了不少,爸爸和爺爺就開始給瀟瀟制定了一套鍛鍊方法。

首先做的第一步,就是從瀟瀟的體質開始下手,堅持讓孩子每天跑步,跳繩,飲食上也不允許孩子挑食,葷素搭配,如果不遵守的話就取消娛樂休閒時間。

通過全家的監督也加上計劃的堅持,讓瀟瀟改變了不少,體質變得好了很多,人都整個變得陽光起來了,爺爺現在看到瀟瀟就會對瀟瀟豎起大拇指道“現在我們瀟瀟是一個男子漢了!”

現在的社會的一個狀況顯示,男孩子往往要比女孩子的能力要弱不少。所謂的男孩子的“陽剛之氣”都不存在了,大多數人就開始出現爭議,爭論的一個聲音就是,現在的男孩子都被寵壞,缺乏鍛鍊,小男孩確實要比小女孩還要嬌氣,甚至在性格和適應環境下都比不上女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統稱為“男孩危機”。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v 對於男孩危機是什麼呢?

所謂的“男孩危機”意味著男孩在各方面都落後於女孩。中國科學院對四個省的近2萬名小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二的男生不如女生。

當然“男孩危機”並不是中國一個獨有的一個現象,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就開始出現這種狀況,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1998年在《真正的男孩》中就有一項這樣的理論表示:當代的男孩膽小缺乏自信心,取得的一個成就遠不及女孩。

當然在我國教育專家孫雲曉是最早提出“男孩危機”的概念,他著作的一本《拯救男孩》書中就有提出:“男孩危機”是教育危機,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主張教育就應該遵旨那個男孩的星標差異,注重父親對男孩的影響。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v 關於我國與其他國對“男子漢”的認知

l 當然在中國父母對男孩的培養,大多數家庭都是從想法上看都是走一個軍事化管理的模式,將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男漢子”比如現代的一個從軍和古代的從軍,都是一個軍事化的培養。

關於“什麼是男性氣質”的一個認知中。蘇軾在《留侯論》,強調不能侮辱、站起來打架只是血的勇氣,真正勇敢的是“突然而不是震驚,沒有理由補充而不生氣”——但這種平靜很可能有為什麼?美國文化中的“男性氣質”往往側重於團隊精神、的完整性和領導力。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弗蘭克上校可以被描述為男性化,而大學生查理則熱情周到,但弗蘭克終於在演講中稱讚了他,因為他具有真正的領導氣質,因為他可以強烈拒絕朋友的背叛。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l “男孩危機”是“自然男孩”俱樂部創始人唐海巖,總結到“什麼是男人”時用了十八字解釋到了:血、敢於充當、是非、好和邪惡、禮儀、知道榮譽和恥辱。

這些詞語一出現就很清楚明瞭體現的中國的思想,帶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在唐海巖解釋自己的一個想法的時候,從國外的案件中撤出來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

他曾經是橄欖球學校隊的教練,在2006年時候被邀請參加美國橄欖球聯盟時就被震驚到了,當他看到橄欖隊中的兒童在激烈的碰撞成長,他突然想到,在中國那些在家庭中被寵愛的男孩,未來到底怎樣和在激烈成長中的一個孩子對比呢?

在他看來,這種教育在中國是很缺失這類的教育。實際上,美國文化是非常男性化的,在總統大選中,候選人通常會表現出自己的陽剛之氣,直接面對、永不退縮。

他們強調個人必須有獨立的自信來控制周圍的一個環境,同時要與隊友保持一個親密合作。總之他們的一個教育是屬於一種個人主義文化的教化,並沒有特意的送孩子去培養“男性氣質”。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v “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在上述的介紹到的唐海巖,他創建的俱樂部用十八個字概括到了“什麼是男子漢”,當然這些詞語不可否認這些品質的優良性,我們所謂的男子漢並不是軍事化教育鍛煉出來的一個“猛漢”,我們的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內在就應該是男性氣概,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粗獷”、“陽剛”是應該作為男性品質的,但是我們應該讓“細心”和“陽光”成為一個男孩的品質。

哈佛醫學院的愛德華·特朗尼克30年來一直在研究母嬰之間的互動。根據他的研究發現早在母嬰互動之時,語言發揮作用之前,“拿出男人樣”的教育就已經開始了。

人類生物學家朱迪·朱在對4歲和5歲的男孩進行一個兩年的研究,發現到這些男孩在理解他人情感和培育親密關係的時候,他們的一個情緒變化是和女孩差不多的敏感的。在《當男孩成為男孩》一書中指出,當男孩們到了小學一年級甚至更早的時候,會把天生的同理心與共情能力轉換為後天習得的沉默與堅韌。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我們在日常的一個生活中,會有一個這樣的現象出現,在男孩生病、摔跤時候,作為家長我們通常會和孩子說道“你是一個男孩子,不能輕易地哭鼻子哦,要學會堅強”,所以在這樣的教育下的一個男孩子,就學會了隱忍和壓制住自己的一個脾氣。

當然在孩子的一個成長的過程中,男孩子會壓制住的一個性子,這樣下去就會慢慢的讓孩子情緒只增會減,因為無論是在社會中還是在家庭中,家庭和女性給男性的一個壓力就是要向一個男子漢,要學會大度。當然家長對自己的兒子也會讓他們遇到一個困難,要做一個大男子漢。但是家長沒考慮到的一點就是堅強的背後其實是在抑制自己的情緒。

在我國當我們遇到了一個有個性的孩子的時候,還是會有悲劇發生,在前幾年一個“楊永信使用暴力解決一個網絡成癮的孩子”,暴力教育在中國的一個教育中會經常出現。

使用暴力讓他們強迫接受社會的一個建模,嚴棍下出孝子,多數家庭會對孩子使用暴力,認為用暴力就會讓孩子更加一個“堅強”,然後最後還有一句解釋就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孩子一個背後其實也是有很多說不出的一個苦楚,導致孩子就會開始產生氣餒和自我放棄。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v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需要將男孩子如何培養呢?

l 男孩子需要擁有男孩子氣概同時也要擁有陽光和溫暖

對於孩子一個教育我們需要做的是積極引導,對待男孩女孩我們應該做到一個平等對待,在家長的一個印象中,總是會對男孩子說“你作為一個男孩子,不能輕易落淚,不能不堅強”等。

當然作為男孩子外表是要堅強、剛毅,但是也要做一個內心溫暖細心的小男孩,因為在我們的世界裡面,太陽的一個光芒總是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充滿的是正能量,作為家長我們也是要將孩子往這個方向培養。

l 家長要教會孩子直面挫折

在生活當中,孩子會常常的遇到一個挫折,這時候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直面挫折的一個勇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在挫折面對以後,也要幫助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比如孩子在生活中學了一次輪滑,不斷地摔跤磕破了,導致孩子開始大哭起來,這個時候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然後勇敢面對。

當代男孩不如女孩?“男子漢教育”並不能解決“男孩危機”

l 媽媽要學會“示弱”,讓孩子做媽媽的“保護者”

在“媽媽是超人”這部綜藝中,霍思燕對嗯哼的一個教育方式,我們可以多多學習到,媽媽在嗯哼的面前會充當一個“小女人”,被嗯哼寵愛。

比如媽媽在玩遊戲當中,會將自己的手給孩子牽著,在這個情況下,家長一個小舉動就可以激發孩子的一個保護欲,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媽媽可以讓孩子幫忙,和孩子說道“寶貝,媽媽的手好累哦,幫媽媽提一下好嗎?”

在日常家務事中,也可以和孩子說說“寶貝,今天棒媽媽做做家務吧,今天媽媽上班頭好痛哦”,媽媽的一個示弱行為,會激發孩子的保護欲也會增加孩子做事的一個熱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變得更加體諒到他人,責任感和保護感也會增加,幫助媽媽一起做事的成就感,也會讓孩子增加愉快感。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做的是不斷地引導和鼓勵,我們是需要將孩子培養成一個陽光堅強的孩子,讓孩子自由釋放自己的一個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