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與很多年前的父母們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等觀念不同,如今只要一提起哪個父母打了孩子,一定會有一堆人跳出來指責,“你怎麼可以打孩子呢?” ,“打孩子的父母都是懶,自己不懂得如何教育就一打了之。”還有人會拿出國外的教育方式和法律來說事,“國外的父母打孩子是要蹲監獄的”。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作為一名母親,我也打過孩子,而且,在我學習了很多的育兒知識之後,我更加堅定地認為,孩子該打就要打。

為什麼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並沒有接觸過多少專業的育兒知識,那時候,只是憑藉自己的一些經歷和判斷,持有 “父母儘量不要打孩子,但如果孩子犯了重大錯誤,一定要打”的觀點。

後來,我無意中看到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關於懲罰孩子的解釋,才知道我原來的“樸素的觀點”其實是有理論依據的。

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說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玫瑾教授的這番話,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如果真的犯了錯,一定要有懲罰,懲罰能讓他產生敬畏之心,讓他再也不敢犯錯了。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近兩年發生的好幾起青少年犯罪事件,如沅江12歲少年弒母,衡南13歲少年錘殺親生父母,大連13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他們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有可能是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在法律的懲罰範圍之外(14週歲以下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說到底就是沒有敬畏之心。

當然,絕大部分孩子不會走到那樣的極端,但前提是孩子在走到極端之前,父母已經讓他們有了 敬畏之心。也就是說,父母如果想保護好孩子,讓孩子的行為始終在法律及道德允許的範圍之內,就一定要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而這個怕和敬畏的產生,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如果只單純地依靠說教是難以實現的,只有讓孩子受點“皮肉之苦”,切身感受到“痛”,才有效果。

到底哪些情況,屬於“該打就要打”?

當然,打孩子並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說孩子只要犯了錯就要捱打,畢竟,打得太多反而可能把孩子打“油”了,或者讓孩子產生怨恨和暴力傾向,到那時候,打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那麼,孩子到底犯了哪些錯應該打呢?

1.孩子犯了危害生命安全或會帶來重大後果的錯誤

曾經有一個新聞,一個孩子在家看電視,因為覺得窗外的高空作業人員發出的聲音打擾了自己,試圖割斷其繩索。那麼,像孩子犯了這種錯,父母就應該嚴肅處理,因為這種錯誤已經危害到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孩子真的“成功”了,或者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嚴重性而再犯,後果將不堪設想。

危害別人的生命安全要打,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不能輕饒,像孩子玩火、玩電、故意往馬路中間跑等行為,父母一旦發現,也要嚴肅處理,否則孩子下一次就可能因此丟掉性命。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2.孩子犯了目無尊長、打罵長輩的錯誤

此前有一個視頻非常火,視頻上是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因為母親不讓他玩手機,在短短几秒內飛踹母親4腳。這個視頻也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憤怒:“這要是我家孩子,我能打得他找不著北”。

孩子目無尊長、打罵長輩,實際上也是缺乏敬畏之心的一個體現,如果孩子連生養、教育他的父母、師長都不放在眼裡,那麼還能指望他對其他人和生命有一點尊重嗎?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嚴加管教,將來很有可能目無法紀,走向違法犯罪。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

當孩子犯的錯誤並不太嚴重時,父母完全可以採用口頭批評或者說教的方式來督促孩子改正。但如果孩子屢次說教仍不改正,或者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就是不改正(這裡指的不是孩子能力達不到,而是態度不端正),那麼父母也可以嘗試著用更嚴厲的教育方式——打。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打孩子不是最終目的,教育孩子才是。父母既不能任由孩子犯了任何錯都不打孩子,也不能動輒就打孩子。

記住,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保護孩子,如果孩子犯的錯誤是父母不希望他再犯的,且犯錯後果是父母和孩子難以承受的,那麼父母就應該嚴厲地懲罰孩子,讓他產生敬畏之心。

李玫瑾推薦孩子《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

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懲罰孩子是保護?李玫瑾教授是這樣解釋的,終於知道該怎麼做了

給孩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可以展翅翱翔。

原價99元

點擊下方橫幅購買全套10冊只需要49.9元

感興趣的家長們,快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