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這是頭條號“歷史小白學歷史”的第10篇文章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經說過,我自己是一名典型的“理工女”。理工女往往是風格比較樸素,不太注重化妝打扮。像我自己動不動就加班,忙的焦頭爛額的,所以也就顧不上什麼妝容啥的了。我身邊的同事也大多和我風格類似,基本上以素面朝天居多,就算買美妝產品也是以護膚保養為主。

不過即使是我這樣的不太時尚的人,也是聽說過一些美妝主播的,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口紅一哥”——李佳琦。2019年李佳琦真是太火了,都火上春晚了嘛。他的那些標誌性的語言,什麼“偶買噶,姐妹們,買它”更是成為了大大小小的節目中普遍使用的時髦用語。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我雖然對美妝主播不是太瞭解,但是我對歷史感興趣啊,據我所知,中國古代妝容最為花樣繁多的毫無疑問是唐代了。唐代的女子在美的追求上,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無論是簪環首飾,還是妝容髮髻,唐代女子都玩出了各種花樣。比如唐代的女子在化妝上,其流程步驟跟現在的化妝相比也不逞多讓。唐代化妝主要有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七個步驟,就如同下圖中的a-g所示。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唐代化妝流程圖

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那麼有哪些時尚單品會吸引他們的目光,被他們所種草,讓他們喊出:“偶買噶,姐妹們,買它”呢?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唐代那些讓“美妝博主”們紛紛種草的時尚單品

01 花鈿——最潮時尚單品,起源竟然跟創可貼一樣?

今天推薦的第一件時尚單品,就是花鈿。

啥叫花鈿?我們先來查查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載:“鈿,金華(花)也。”所以,鈿應該是用金做的花,所以又叫做花鈿。

在古代,花鈿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插在髮髻上的一種首飾,另一個是在臉上裝飾的妝飾。我們這裡講美妝單品,當然是第二個意思。所謂花鈿是唐代一種非常時尚的化妝方式,往往是採用金箔,彩紙、昆蟲翅膀等各種材料製成,有的是圓點,有的是花的形狀等等。使用的時候往臉上或者眉心一貼就行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唐代繪畫《搗練圖》中女子眉心就貼著花鈿

花鈿的起源這就說法很多了,有的說秦代有的說漢代,但是文獻記錄比較多的還是唐代。這可能是因為花鈿在唐代發揚光大,成為了大家都喜愛的時尚單品,所以很多唐代文獻都有花鈿起源的記載。在這些唐代文獻中,花鈿的起源,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人,那就是在中唐時代赫赫有名的一位才女——上官婉兒。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上官婉兒劇照

根據《新唐書》中的記載:“婉兒……嘗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這意思就是上官婉兒曾經因為忤逆了旨意被武則天處罰過,判過黥刑。這個黥刑就是在臉上刺字,不過人家一個女孩子,也不能刺多大字,估計就是在腦門上輕輕劃了幾下吧。

可是那也畢竟算是臉上有傷了,以後出門怎麼辦呢?這就用上花鈿了。根據《酉陽雜俎》記載:“今婦人施用花子,起自唐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點跡。”這意思就是上官婉兒用花鈿來遮蓋自己的傷痕,結果還挺好看。無意中還引領了時尚潮流,火出了圈。很多當時的女子也都學著上官婉兒的樣子,在臉上貼花鈿。這花鈿就成了最火爆的時尚單品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要是這麼說,花鈿最初的作用是遮蓋傷痕,這不就跟現在的創可貼一樣嗎?看來只要能好看,哪怕是創可貼都能讓大家貼的不亦樂乎。當然了,真要是貼個創可貼那肯定不好看,所以唐代女子發明了多種多樣的花鈿,有花朵形的、有魚鱗形的,多種多樣,爭奇鬥豔。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唐代若干花鈿式樣

讀到這裡,很多讀者朋友應該會有跟我一樣的疑問,花鈿是怎麼固定在臉上的呢?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在臉上畫,另一種就是貼在臉上。各位姐妹們有的混古風圈的應該知道,花鈿這玩意不好貼,臉上皮膚一出油就經常容易掉。為此,古代貼花鈿所用的是一種特殊的膠,叫做“呵膠”。注意,不是阿膠是“呵膠”。

啥叫“呵膠”呢,就是在花鈿背面塗上一層幹膠,用的時候只需要輕輕呵氣,幹膠遇熱溶解就可以直接貼在眉間了。宋代葉廷珪的《海錄碎事·百工醫技》記載:“呵膠出遼中,可以羽箭,又宜婦人貼花鈿,呵噓隨融,故謂之‘呵膠’。”看來這膠還挺結實的,能用來沾箭的羽毛。

這種用法好像跟我們現在的郵票很像,都是背面有膠,抹點口水或者呵氣直接往上一粘就齊活。或者我們以前宿舍裡打牌輸了在臉上貼的紙條也有點像。比如唐代詩人趙光遠的《詠手》詩中就有“舌頭輕點貼金鈿”這樣的詩句,這連動作都寫出來了。有了呵膠的固定,花鈿就在時尚單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02 口脂——唐代口紅也是個長條,不是電視劇裡的紅紙片

下一件時尚單品,就是口脂,也就是唐代的口紅。這算是李佳琦的專業範圍了。

古代的口紅,我們很多電視劇裡大家都有印象。比如古裝劇裡很多女孩子梳洗打扮完了,最後肯定是拿出一張小紅紙片,拿嘴一抿就抹上口紅了。我以前看古裝劇以為這個紅紙就是過年寫對聯那個紅紙呢,後來才知道那個其實是在胭脂水裡浸泡過的,用的時候拿水稍微化一下就能出紅顏色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其實真正古代用這個都是明清以後的事了,而且用的也很少,大部分的人所用的口紅其實不是這個造型的。那唐代真正的口紅是什麼樣呢?唐代的口紅前面說了,也叫作口脂,大家看這個名字,口脂,就肯定跟油脂類的東西沾邊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最早的口脂其實主要原料是“丹”,也就是硃砂。畢竟硃砂的顏色紅豔豔,好看啊。我們現在人知道硃砂其實含有重金屬元素,有一定毒性,但是在唐代以前其實大家對硃砂的毒性普遍沒有什麼認識,所以用硃砂做口脂,大家也就稀裡糊塗用了,畢竟為了好看嘛。

可是硃砂畢竟是礦物質,粉末狀,這玩意抹在嘴唇上容易掉粉,也待不住啊,效果不能持久。所以到了漢朝,人們在硃砂中加入了動物油脂,這樣既方便塗抹,也能夠保持,還意外起到了潤唇的作用。所以在女性中廣泛流行開來,鮮豔欲滴的唇也凸顯了女性的魅力。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中,還有口脂的實物。這個口脂往往是做成糊狀的,存放在精緻的漆匣中,出土時候雖然歷經千年,色澤仍然紅豔。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馬王堆出土的唇脂

雖然口脂採用了動物油脂,可是這玩意畢竟攜帶和使用都不太方便。到了唐代,人們將口脂中的動物油脂換成了更容易凝固的蜂蠟,這樣一下子就把糊狀的口脂變得可以做成膏狀凝固起來,同時,附著性也更勝一籌。這樣一來,口脂就由原來的必須裝小盒裡逐漸變成了可以做成條狀了。這就有點像現在的口紅造型了。

比如唐代傳奇《鶯鶯傳》(也就是後來《西廂記》的故事源頭)中就有這麼個情節,說崔鶯鶯收到了張生從京城捎回來的禮物,崔鶯鶯就給張生回信說:“捧覽來詞,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飾。”這裡的“口脂五寸”,顯然指的是五寸長的條狀口脂了。可見唐代也有長條形狀的口脂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有了口脂,不但能夠讓唇保持紅豔,還能夠對唇形加以修飾。唐代的唇形審美是越小越好看,櫻桃小口一點點最好。所以就造成了唐代的唇妝畫法隨著時代發展也越來越向著小的方向發展,於是就只好越畫越小。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這簡直就是那句歌裡唱的“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啊,確實畫出來真顯小,來個唐代畫作大家感受一下。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看到了嗎,各位大唐姐妹們,你們想不想擁有這樣的櫻桃小口呢?那就去購買口脂吧,買它!

03 斜紅和麵靨:讓宮廷女子來告訴你什麼叫做高級

其實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對於時尚往往不是那麼敏感的,這也難怪,畢竟古代沒有什麼米蘭時裝週、巴黎時裝週的,也沒有什麼流行趨勢的最新發佈會之類的活動。古代的女孩子對於時尚的感覺,其實主要來自於宮廷。畢竟宮廷肯定是最高端最洋氣的,絕對代表了時尚的潮流。

比如我們下面要說的斜紅和麵靨,就都是從宮廷中流傳到民間,在民間風靡的妝容。

斜紅基本上是現在很少見到的一種妝,它是指用胭脂在女子兩邊眼角處描出一條彎彎的紅線的妝。這在我們現在的審美中難免顯得有些奇怪,好像是臉上磕破了一樣的感覺。其實,這種感覺還真沒毛病,因為斜紅最早的起源,就是來自於傷痕。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唐代絹畫仕女,眼睛旁邊有一道月牙狀的紅妝,這就是斜紅

根據南唐詩人張沁所著的《妝樓記》中記載,說魏文帝曹丕有一次在宮中夜讀,旁邊立了一座水晶屏風。結果有一位叫做薛夜來的宮女,不小心一頭“DUANG~”的撞上了屏風。魏文帝嚇一跳,趕忙問:“咋的了?豬撞樹上了,你撞豬上了?追尾了是不?”這魏文帝曹丕可能原來當過廚師。

薛夜來撞上了屏風,頓時臉上就出血了,薛夜來秒變“血液來”。血痕幹了以後在眼睛旁邊留下了一道彎彎的紅色痕跡。這完了,肯定破相了,可是沒想到魏文帝還覺得這個傷痕挺好看,“如曉霞將散”,還越來越寵愛這位薛夜來了。這麼一來整個宮廷中的女子個個都在臉上塗了兩個紅道道,都爭先恐後的讓魏文帝看到,那意思好像是說:“皇上,你看,我也撞豬上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這位仕女臉上也有斜紅

因為薛夜來的傷痕“如曉霞將散”,所以這個妝最初也被稱為“曉霞妝”。後來隨著宮廷的時尚向民間傳播,到了唐代,畫斜紅也成了化妝的固定步驟之一。斜紅和前面說的花鈿一樣,起源都是與傷痕有關,只是花鈿是為了遮掩傷痕,斜紅卻是讓傷痕成為了妝飾的一部分。而斜紅之所以風靡,我想,可能與其貌似傷痕的形狀能夠引起男子的憐香惜玉之心有關吧。

說完斜紅,我們再來說說面靨。所謂面靨,就是在臉頰用胭脂點一個小點,或者畫一個什麼圖樣之類的妝飾方法。跟前面說的花鈿一樣,也是有畫的有貼的。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跟斜紅一樣,面靨也是最早從宮廷中流傳出來的。清代學者王先謙在引注《釋名·釋首飾》說:“以丹注面曰旳,旳,灼也。此本天子諸侯群妾當以次進御,其有月事者止不御,重以口說,故注此於面,灼然為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名於第錄也。

意思就是說,古代天子的嬪妃本來要輪流侍寢的,但是有的妃子那個來了不太方便,這事也不能跟皇上明說,所以在臉上點兩個點,這樣後宮負責給妃子排班的人就這幾天不安排你了。

如果要這麼說的話,我覺得這個跟上面的斜紅不太一樣,上面的斜紅是皇帝喜歡的,這個面靨應該是皇帝不太喜歡的。你想皇帝興致沖沖跑到妃子那去,一看臉上倆紅點,得,今兒沒戲了,換一家吧,肯定有點掃興。可是這個皇帝不太喜歡的妝容卻意外受到了民間的熱捧。這可能就是因為面靨正好點到了臉上酒窩的位置,臉上要是有倆酒窩,會讓人覺得面部表情比較豐富,顯得活潑可愛。所以很多女子熱衷於在臉上來個面靨,顯得自己也有酒窩,也很可愛。

在唐代,隨著時代的發展,面靨的面積也越來越大,花樣也越來越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唐代女子起床化妝,要貼花鈿,描口脂,畫斜紅,再點個面靨,那臉上基本上就快沒空地方了,出來的效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偶買噶,買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妝博主”,他們會種草哪些單品?

敦煌壁畫供養人像

把裝飾品貼的滿臉都是,其實正是晚唐的面飾風格,這樣顯得有些過於複雜,女子本來的相貌反而不夠突出了,有點喧賓奪主

。這樣其實感覺不太像在臉上化妝,倒像是把臉當做時尚單品倉庫了。反正不管是花鈿口脂還是斜紅面靨,能往臉上“bia”的(這個字陝西人應該秒懂)都“bia”上。這我倒是覺得,反而失去了美妝的意義了,畢竟美妝是為我們增光添彩,不是為了喧賓奪主的。就跟現在的美妝博主,濾鏡美顏開太多,都快不知道自己本來長啥樣了。

【歷史小白說】

自唐代以降,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在我們的心目中,唐朝作為古代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社會風氣開放,經濟蓬勃發展,文化燦爛輝煌。唐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也隨著社會的開放而有了很大的提高。在《 》一文中我就曾經談到,唐代婦女已經有了一定的財產權,自己的嫁妝也可以歸自己獨立支配。這在古代社會不得不說是一個進步的表現。

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權利也解放了女性的愛美天性,畢竟哪朝哪代,哪有女孩子不愛美的,不追求時尚的?所以一系列“時尚單品”也應運而生。無論是本文所提到的花鈿、口脂,還是斜紅和麵靨,都成為愛美的女孩子們紛紛種草的單品和妝容。如果唐代,真的有“美妝博主”,我相信他們也會對本文所提到的這些單品感興趣的,啥也別說了,偶買噶,姐妹們,買它!

唐代的這些“時尚單品”,同時也在反映這唐代整體審美的特徵。從這些妝容中,我們看到了唐代昂揚向上,開放進取的時代特點,也看到了大唐盛世的華美與精緻風格,這種雍容華貴與精巧細膩的相互融合,也帶給了我們時代鮮活的表現和記憶,讓我們在千年以後,還能夠從文物中窺見唐代時代的風貌。那些文物中所表現的大氣昂揚的女子,她們的一顰一笑,其實所展示的,是那個“昭昭有唐,天俾萬國”的時代所特有的自信和從容。我想這種令人神往的風采,也許就是我們喜歡唐朝這個時代的原因吧。


參考文獻

1、《唐代女子花細研究》 李芳 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傳統藝術中的花鈿研究》 吳倩 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紅妝黛眉——唐代仕女畫面妝解讀》 朱圓圓 青島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盛世華妝——唐代女性妝飾文化探究》 孟可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中國古代婦女的唇妝》 宋丙玲 文史雜誌 2005年第3期

6、《崔鶯鶯們的唇膏——關於口脂的文學考察》 谷文彬 王齊洲 光明日報 2013年7月29日

7、《唐代女性妝容七步曲》 陳麗萍 乾陵文化研究

8、《唐代仕女面妝的符號特徵及對現代時尚影響的研究》 範麗 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