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訪流浪文豪艾蕪先生


四訪流浪文豪艾蕪先生

(1986年11月,我和艾蕪先生合影,那年他82歲,我40歲)

四訪流浪文豪艾蕪先生

(左為艾蕪夫人王蕾嘉,詩人,中國詩歌會成員)

四訪流浪文豪艾蕪先生


四訪流浪文豪艾蕪先生

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學遊學,進修中國現代文學。艾蕪先生就住在四川作協,成都紅星路中段,離川大不遠,我曾到艾蕪先生家拜訪四次,都是步行去的,我還約舍友張樹美(廣西民族學院數學系教師)老師和我一道去為我們拍照,因為他有相機,上面兩張照片就是張樹美老師為我拍的,自川大一別,幾十年沒聯繫了,我非常感謝他,希望樹美能看到這篇文章。

流浪文豪——艾蕪先生(1904——1992)有著不尋常的傳奇人生,他年輕時從成都流浪到雲南、緬甸、新加坡等地,在緬甸克欽山一家小客店當過掃馬糞的小夥計,後結識萬慧法師,在萬慧法師的關懷和鼓勵下,開始從事寫作。他的《南行記》中的《人生哲學的一課》、《山峽中》是我給我們學校中文系學生上現代文學課必講的篇目。根據他《南行記》改編的電影《漂泊奇遇》也在全國上演,我也看過,王詩槐、劉信義主演。

1986年下半年,我到四川大學進修中國現代文學,來到了成都,就在艾蕪先生身邊,於是就有了四次拜訪艾老的機會。艾蕪先生非常樸實、穿著樸素,看上去就是一個老農民。他家裡幾乎全是書。

在幾次拜訪中,我見了艾老著作的外文譯本。它們是:俄、日、英、法、德、匈牙利、朝鮮文的精裝本,其中有《艾蕪短篇小說選》、《百鍊成鋼》、《山野》等。俄文譯本是前蘇聯著名漢學家索羅金翻譯的。

我還見到了德國洪堡大學東方部主任、女漢學家梅薏華教授研究艾蕪的德文論文本:一篇是《中國作家艾蕪鞍山短篇小說中的工人形象》,一篇是《論艾蕪抗戰時期作品》;還看到了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中文系女學生葛愛寧的畢業論文複印件:《艾蕪抗戰時期作品研究》,葛愛寧為了寫這篇論文,曾用中文寫信向艾老詢問其身世及家庭,艾老於1984年5月和8月兩次覆信於她,這兩封覆信的影印件也附在葛愛寧的論文後。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長崎大學教授,65歲的中田喜勝同艾老的交往。中田喜勝是艾老1980年訪問日本時認識的。中田從1982年起每年暑假都要來成都拜會艾老,中田有專著《艾蕪及其作品》,由艾老作序。中田1984年7月28日在《文匯報》上還發表了《錦城訪艾蕪》的短文。

艾老很關心陝西作家,當我說起賈平凹、路遙、陳忠實、王蓬等一批中青年作家時,他連說:“知道知道,路遙、王蓬我見過,杜鵬程1980年同我到日本訪問時住一個屋,他血壓高,帶有量壓計。”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我拜訪艾老的情景卻依然這麼清晰,如同昨天的事情一樣……


附艾蕪簡介:艾蕪(1904—1992),原名湯道耕。四川新都人。中共黨員。1927年後在雲南、緬甸做勞工,曾任報館校對、副刊編輯、教師,1931年參加左聯,從事專業創作,任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1949年後歷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委員、文化局長,四川省文聯臨時黨組成員,省作協籌備組組長。四川省政協常委,全國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

1925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豐饒的原野》、《山野》、《故鄉》、《百鍊成鋼》、《夜景》、《海島上》、《南行記續篇》、《夜歸》、《春天的霧》,《艾蕪中篇小說選》、《艾蕪短篇小說選》,短篇小說集《南行記》、《南國之夜》,《艾蕪文集》(十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