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即便未曾谋面,但沟通交流的次数多了,彼此之间也会倍感亲切。求助者逐渐走出心理阴霾,我们心理援助服务小组也替他们感到高兴。”陆佳佳是洞泾镇渔洋浜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具有社工和心理咨询资质的她多了一重身份。

截至3月20日,她所在的镇心理援助服务小组已累计为隔离观察人员服务了168小时。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洞泾镇心理援助服务小组共有18名成员,其中不乏心理疏导方面的“大咖”。心理援助服务上线之初,团队通过向隔离观察人员发放心理需求问卷,调查筛选出有心理援助需求的隔离人员,然后再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沟通。

除了建立了微信服务群,鼓励隔离人员相互交流鼓励、缓解孤独感和无助感外,小组成员间还建立了专业讨论群,开展接案、专业督导讨论以及服务效果评估。截至目前,援助小组共计收到有效问卷300余份,开展个案服务24人,包含紧急心理援助求助1例。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心理疏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负责人,陆佳佳坦言,尽管小组成员都是专业人士,但疫情之下的心理疏导与常规的面对面疏导有所不同,心理援助小组的成员无法通过观察表情、肢体动作等判断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只能通过语音、文字等去猜测对方的感受,因此,持续性的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一段时间下来,援助小组也对隔离人员的心理诉求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据陆佳佳介绍,面对疫情,大部分隔离人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主动搜索信息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隔离人员因为紧张和焦虑情绪,很难平静下来做想做的事,甚至还有人存在灾难化思维,过分夸大疫情的严重程度。此外,也有人会因为家人和朋友在接触自己后被隔离,产生强烈的自责和愧疚情绪。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作为援助小组的一员,市社工协会副秘书长秦天栋发现不少求助者的恐慌、担忧情绪来自于对政策信息了解得不够全面。比如,有求助者担心,会不会因为被隔离在复工后拿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还有人不知道如何做好个人的防疫工作。

“找到恐慌与焦虑的根源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援助小组成员、洞泾镇司法矫正社工王静晶说,通过查询相关部门网站、咨询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尽可能为求助者提供准确权威的解答也是小组成员们的服务日常。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不少求助者的问题表现在生理问题,比如睡眠障碍、身体酸痛、肠胃不适等,也有人表示自己全身发冷,相对更加焦虑。生理上的问题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诉求,是东亚文化下心理问题躯体化的基本特征。”

面对多数求助者存在的共性问题,援助小组成员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王鑫,通过关注点转移、兴趣点激发等形式,引导求助者进行健康的室内锻炼,并通过打卡等形式,鼓励求助者坚持有效运动,缓解求助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没有人可以预测危机何时到来,但一个普通家庭可以决定对待危机的态度,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理性。”陆佳佳说,带着年幼孩子隔离的家庭是小组重点关注对象。

洞泾镇渔洋浜社区有一户居家隔离家庭,4岁的小孩经常吵闹要出去玩,家长因此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频频争吵,甚至教训小孩。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陆佳佳除了通过微信安抚家长的情绪外,还利用上门送餐的机会为这位小孩送上了小礼品、书籍及表扬信,鼓励孩子,帮助改善亲子关系,提升家庭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援助小组不仅注重从专业角度帮助隔离人员解决问题,还从整体着眼,做到横向纵向联动推进。小组每周召开一次视频会议,通过信息反馈群,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及应对办法反馈给镇相关部门和所在居委会,形成了有效而迅速的应急服务传递体系。目前,已有22例个案顺利结案。

文字:王梅

资料:洞泾镇

“未曾谋面也倍感亲切”,松江这个镇的心理援助小组为居民送“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