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農夫老嶽


你好,我是品牌研學社,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原文應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是老子對於“道”的論述。

“道可道,非常道”,從字面意思來講:道,若可以用言語來表述,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從深層次講,實際上體現的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道”孕育萬物,萬物不能離開“道”,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道”,由道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亦體現了《道德經》的主題思想:道法自然。

老子的哲學之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人當法地安靜柔和也,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道可道,非常道”,雖然講的是非倫常之道,頗為高深,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從中可以領悟的是:謙讓淡泊,順應自然,修心養性,堅守本心,是為己道!


品牌研學社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意思是說:你所說的道,可能是你所理解的道,但不是我要講的那個永恆的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要講的這個“道”是個虛空的存在,沒法描述。但是它是天地萬物之母。

人們平常所言事物,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俗話說眼見為實。事實證明,眼見不一定就是實在的,而且所能見到的只是整個宇宙空間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與“道”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那麼,它大到什麼程度呢?它大到無邊無際,遍法界,盡虛空,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你的周邊無處不是道,生活中的油鹽醬醋無不是道,就連你的身體也是一個小宇宙,你的身體的運行中的每分每秒都是道的運化在起作用。

那麼,道是個什麼樣子呢?它恍兮惚兮,寂兮廖兮,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始無終。萬物為它所生,但萬物的生老病死,即便是山崩地裂天地不復存在,也絲毫不影響道的存在和運行。

那麼,道有什麼樣的屬性呢?它是自然無為,清靜柔弱,生養萬物而不加干涉,也不據為己有,更不自恃其能,它成就了天地萬物,卻不沾沾自喜,自我誇耀。

所以說,這個道是沒法描述的。

那麼,能以什麼事物來比喻道呢?有的,那就是水。為什麼呢?因為水就像道那樣,它滋養萬物從不爭名奪利;它謙卑處下,從不高高在上;它沉靜恬淡,從不貪求功名;它能把握時機,發揮所長,趨利避害。所以說水“幾於道”,但它不同等於道。因為道是無形無狀的,水卻是能感知到的。

古希臘思想家的鼻祖泰勒斯和春秋時期的管子都認為水是萬物之源,其實,水不能是萬物之源,水怎麼生的天地日月星辰?能生一切生物不代表能生天地萬物,那個格局,跟老子比起來要小得多。人們只是拿看得見的東西來論說萬物的起源,豈不知決定萬物的是看不見的那個“道”。


問道黃老


大家知道,古人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一旦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標點符號,意義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句話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分為三種斷句方式:


一、道可道,非常道。

這是大家最常見到的一種。這個“道”是什麼呢?“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百姓日用而不知”,它是天地間最原始的那種東西,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但卻很難形象地用言語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一說出來,就已經偏離那個真正的“道”了。所以老子寫這部經的時候,也是很為難的,明知道這樣,但還是要寫,文以載道嘛!起碼讓我們對“道”有個大概的瞭解。

所以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道”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德經》裡面講的雖然都是“道”,但那些都代表不了“道”,我們不要執著表面的文字,要透過文字,用心去感悟那個真正的“道”。

二、道可,道非,常道。

這樣一斷句,就又是一種意思了。就是說,好也可以,壞也可以,怎麼都可以;對也對,錯也對,怎麼都對,這就常道。

在大自然中,除了我們人類,其他動物、植物、礦物等等一切萬物,它們都是沒有“好壞對錯”這個觀念的,這才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下雨吧,下雨到底是好還是壞?是對還是錯?這能說清嗎?說不清的。雨水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我們人類主觀強加給它的分別而已。乾旱的時候,下點雨,我們就覺它很好;如果在暴雨季節還不停地下雨,導致洪澇災害,我們就覺得雨不好了,這都是站在我們人類自身的角度看問題的,所以這不是“道”。

真正的“道”,就在自然之中,它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那我們現實生活中呢?照樣離不開“道”,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現在我們認為對的、好的,過上幾十年、幾百年,可能就變成錯的、壞的了,此一時彼一時嘛!這就是社會的常態。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

三、道,可道,非常道。

這樣斷句,又是另外一種含義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道分為兩部分,一種是可以用言語說出來的“常道”,還有一種是“非常道”。“道”其中的一部分,是我們可以體驗到的,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但另外一部分,不但文字表達不出來,甚至我們想都想不出來,根本體驗不到,完全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

所以老子說“道”是玄之又玄,我們根本琢磨不透,我們人類也只能認識“道”的一部分。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明白,《道德經》中所講的,就是這部分“常道”,而不是全部的“道”。

以上這是最基本的三種斷句方式,還有其他種,就不一一分享了。總而言之,這句話可以有多種解釋,也都能解釋得通,究竟哪個才是老子的本意,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白玉蟬


什麼道什麼道?你給我道一個出來。


i空華影落i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可以言說的道(本體),並非真正的、恆常不變的道(本體),恆常的道是不可言說的。道也指萬物的最根本的規律。

自古以來人們發現了很多規律,大部分規律都是可以用語言來描述的,是人類總結經驗的產物。然而,從經驗中發現的規律必然是有侷限性的,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比如,牛頓發現了牛頓三大定律,人們以為已經窮盡了宇宙的最基本的規律,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了盡頭。甚至有人說,只要知道了宇宙某一時刻的全部狀態,就可以推算出宇宙所有時刻的狀態。

結果後來物理學家又提出了相對論和量子論,證明牛頓力學只是在低速宏觀世界才是近似正確的,在微觀世界或者高速狀態下,牛頓力學就不準確了。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又可以解釋為,可以言說的規律,並非宇宙的根本規律。世界最根本的規律是無法言說的,所謂“大道至簡”,道簡潔到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地步。

所以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因為宇宙的根本之道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領悟。


也許這就是人生


道,這裡應該理解為宇宙運動變化的規律。名,這裡應該理解成對宇宙運行規律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無,這裡應該理解為宇宙運動規律的無限性。有,則是人類認知的有限性。道可道,指宇宙運動變化的規律是可以被認知的。非常道,指人類對宇宙運動變化的規律認知不是永恆不變的,因為宇宙運行在不斷地變化,所以人類的認知也一樣需要變化。

讀老子,要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去讀才能讀懂。


用戶907863366439


古文沒有標點符號,無法通過抑揚頓挫表達出作者的語氣和思想,同樣一段話加上不同標點就可以解讀成不同意義。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讀成,既能闡釋正面,也能闡釋反面的道理,才是普遍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讀成,能夠被證否的道理,才是確切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讀成,只有那些能夠闡釋不尋常情況的道理,才是高級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讀成,難道非得既能講正面,也能講反面的道理,才是普遍道理嗎?......還可以寫出好多,真不知道哪一個才更接近老子的本意。


遠處之光


——宇宙運行,世間事變,皆雜亂無章,看似沒有規律,但我們天地的主宰 ——人,用他一顆超凡的大腦,從高速運動的億萬體中,找到了各自的運形軌跡——道。“道可道”,天地人中的一切,我們皆可用“道”描述它,劃定他,約束它,使萬物歸於我們的心胸間,它“可道”。

——但宇宙人心萬物,我們“道”了它,但它不是固定的,不變的,經常的。它在天地運行、,人心閃變中,突破“道”之法箍,此時“道”為“非常道”了。

——可喜可賀,我們偉大的人類,認識到了“可道”和“常道”之不可道,任你如何變幻面目,變形變行,一切終究在人的大腦中收納,在人的股掌間掌握。


浪淘雲天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道”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在中,對“道”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其中最重要的觀點是“存在”與“無為”,是對立統一的兩方面,詳解可看.“名”在這兩句話中有兩個含義,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虛的東西,即平常所說的“虛名”.“名可名非常名”是說,真正的名與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認為的那種“虛名”.這兩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正確認識人生的規律,只有從人生的規律中才能求得實實在在的名與利,即老子所說的“非常名”.


嘿詩


敬畏自然規律

順應自然規律

不是普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