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需要,房地產處境尷尬。

衣食住行,是普通人每天都必須面對的生理需求,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急需解決的矛盾。自2003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發佈以來,住房的貨幣化促使了房地產行業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發展,人均住房面積從27平方米增長到了40多平方米,從總量上說,應該是夠住了。

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需要,房地產處境尷尬。

任何事物在經歷了過快的發展之後,一定會經歷一定時間的停滯,重新洗牌,房地產也不例外。今日,網媒不斷報道房地產行業進入了瓶頸,恆大七折買房,碧桂園欠債1.26萬億多城降價拋售,萬科要活下去······房地產確實到了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需要,中產拋不掉的尷尬局面。


翻開這二十多年國家的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就是一部調控史,這裡面有站在了政策風口賺的盆滿缽滿的富商巨賈;也有一直望房興嘆,遲遲不敢入手,最後悔恨半生的市井小民,確實,房地產資源配置不均衡加劇了貧富分化,這應該是國家急需解決的難題。自“房住不炒”的命題被提出以後,各地的限購限售限貸政策層出不窮,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房地產流動性降低,地方財政吃緊。今日,浙江海寧、山東濟南和陝西寶雞的房地產放寬政策出臺後當即下架,也反映了中央政府收緊住房政策的決心。

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需要,房地產處境尷尬。

隨便去售樓部逛逛,或者在鏈家、貝殼等二手房交易網站,開發商或買房人高高掛起,買房人無力承擔,未來政策如何,誰也看不清楚。小王就是這樣一個被房地產套住的大齡青年,買房子的時候看到房價年年飆升,掏空六個錢包買了套二手房,後來工作並不順心,換了個城市去工作,就遇到了原來的房子賣不掉,新工作所在城市的房子買不起的窘境,很是苦惱。

窮人買不起,富人不需要,房地產處境尷尬。

我們不僅捫心自問,樓市調控的目的是什麼?通過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制定相關政策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房價是不應該受政策影響出現暴漲暴跌的,從經濟上計算,首付款和貸款加上銀行利息和租房相比,也是一筆賠本買賣。反而,我覺得規範化的租賃市場和公租房的配套發展,也許能為外來打工者帶來安全感、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