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节炎到底是风湿性?还是类风湿性?不要小看一字之差!

在日常坐诊时经常会碰到好多因为关节不舒服来就诊的患者,有手足关节疼的,有足踝、膝关节疼的,还有髋关节疼痛的,大部分一来都会问,大夫我是不是有类风湿啊?我是不是有关节炎啊?今日谈骨论筋朱医生就和大家以问答的形式聊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谓风湿?何谓风湿性疾病?在医学“风湿”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和骨骼出现的慢性疼痛。而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对这个概念初步了解了以后,我们接下来再进一步的了解一下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你的关节炎到底是风湿性?还是类风湿性?不要小看一字之差!

1、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是同一种病?

在医学上这是两种病,而且诊断标准是不同的,一般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常在20岁以下发病,起病较急,营养状态一般正常,不会出现明显的消瘦或者营养不良,它主要累及的是四肢的大关节,比如:膝关节、髋关节,而且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脏的受累,化验室检查时类风湿因子常常呈阴性,而抗溶血性链球菌O则呈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年龄则多在20-40岁,发病一般较缓慢,但是发病后一般呈进行性,患者多会存在营养不良,主要累及的手足远端的小关节,比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经常会出现骨关节的破坏而致关节畸形,类风湿因子检查常阳性。在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相关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化验检查等方面还是可以区别两种疾病的。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具体诊断标准有哪些?

在医学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的。1、患者出现关节晨僵至少1小时,病程≥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病程≥6周。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病程≥6周。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5、小关节处出现皮下结节。6、手X线片征象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或骨侵蚀及关节间隙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注:上述7项中有4项符合者可诊断,特异性为88%,敏感性为91%。如果您有关节不适症状,结合上述7条症状,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初步诊断了。

你的关节炎到底是风湿性?还是类风湿性?不要小看一字之差!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能分级标准?

Ⅰ级:可自由做各种活动,无关节功能受限。

Ⅱ级:关节功能中度受限,但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半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治疗方针主要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功能锻炼。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等。经内科质量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腱撕裂后修术、滑膜切除术及关节置换术等。

你的关节炎到底是风湿性?还是类风湿性?不要小看一字之差!

5、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表现和次要表现。主要表现包括: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症、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包括:关节痛、发热、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心电图提示PR间期延长。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和两项次要表现,并且有近期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比如抗链O明显的增高,和咽拭子培养阳性者。再结合多发患病年龄、关节等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抗风湿治疗的方针:尽早合理、联合用药,根治链球菌感染。

1、抗风湿治疗:当患者确诊后,患者抗链O增高,出现关节肿痛等症状时,首选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首选)、尼美舒利、水杨酸钠等。

2、抗链球菌治疗:常用长效青霉素,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患者不能耐受或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或螺旋霉素代替。

3、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关节炎患者伴有心脏炎时,并且水杨酸制剂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

经过以上以问答形式表述,相信诸位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有心的朋友已经可以为自己、朋友或家人做一个初步的诊断了,有时候两种疾病仅仅存在一字之差,但是实际却是有千差万别,只有的弄清楚了它们的本质区别,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好的解除病痛。希望我的健康科普会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请及时批评指正,如果您喜欢的话请转发、点赞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