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主講人介紹:

  陳鴻飛

  金柚網助理總裁兼產品發展部總監

  ·10年人力資源服務經驗

  ·5年一線業務團隊管理經驗

  ·曾服務於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

  ·大型國有企業豐富的人力資源政策研究和業務實踐經驗

  ·專注於招聘、用工風險、在職管理和薪酬福利的實戰培訓

  3月21日,在金柚網主辦的“後疫情時代”-人力資源發展趨勢線上論壇上,金柚網助理總裁兼產品發展部總監陳鴻飛進行了以《“疫”往無前-戰疫期間及疫情過後的用工市場分析》為主題的精彩分享,從疫情影響、企業困局、危中有機、展望未來四個方面分析用工現象,剖析可採取的措施及背後的邏輯。

  思考:

  此次疫情對人力資源從業者有何影響?

  疫情困局中,企業有哪些機會可以把握?

  靈活用工在哪些垂直場景可以運用?

  未來的數字化場景會如何?

  以下是陳鴻飛先生的演講內容(有刪改)

  01

  疫情的影響分析

  ■ 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2月下旬的一次分享中,朱民院長對疫情影響做了總結:“估計在今年1月份、2月份,疫情對消費的總影響是1.3萬億人民幣,這是一個很大的規模。”

  2019年我國GDP增長6.1%,消費對GDP的拉動率為3.5%,投資的拉動率為1.9%,出口的拉動率為0.7%。從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來看此次疫情的影響:在消費模塊,疫情防控限制了人口流動,消費大幅度降低,導致供需背離;在投資模塊,工人無法返工,工廠工地無法復工;在出口模塊,出口貿易受“PHEIC”影響,貿易鏈受損。

  ■ “非典”vs“新冠”

  對標非典,新冠疫情產生的影響更深,但時間維度會更短,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經濟形勢處於下行。非典發生的2003年,全年4季度GDP增速:11.1%、9.1%、10%、10%,全年GDP平均增速為10%,經濟高速增長期;新冠發生的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全年GDP增速或低破6%,一季度受影響嚴重,經濟下行明顯。

  第二,外部環境更嚴峻。非典時期中國剛入WTO,享受出口紅利,對外出口為30%,同比2001年7%增長頗大;新冠時期處於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階段,中國對外出口0.5%,對美出口-12.5%,創2008年以來新低。

  第三,最易受疫情影響的第三產業佔主要位置。 2013年中國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分別12.8%、45.97%、41.23%,第三產業的佔比與增速都還比不上第二產 業,第三產業受衝擊程度有限;2019年中國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分別為7.1%、39%、53.9%,第三產業的佔比與增速全面超過第二產業,佔據中國產業結構主要位置,因此受疫情衝擊後對中國的整體影響也會更大。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理論上2020年政府應對疫情的經驗應更豐富,但相比2003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發生時間對第三產業的疊加影響會倍增,因此判斷新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其深度會更深,時間則會變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與政策對沖力度

  ■ 疫情對中觀行業的影響

  正向促進的行業包括:醫療行業、軟件互聯網、現代服務、企業服務、文化娛樂;面臨負面影響的行業包括:生產製造、生活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遊。

  ■ 政策應對分析:短期策略和長期策略

  從短期策略來看,國家出臺惠民惠企政策,對沖疫情影響。為積極抗疫,降低疫情對企業和個人造成的影響,中央與各地方先後出臺了 400多條有關財政支持、金融貸款支持、稅收優惠、租金減免、 穩定就業相關的政策以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保障民生,包括但不限於:社保公積金延緩繳納、減免繳納;穩崗補貼、免稅貼息;免租、停徵收費等等。這些政策都是為了降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從長期策略來看,國家健全深化改革機制,化危為機。舉措包括了: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深化供給測改革,提高產能優化的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稅制;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強化地方政府與領導班子治理能力建設;加強科技力量的投入;計劃長期投資48萬億,以及新基建。

  總結政策可以看出:針對疫情,中央及各地政府會出臺各種惠民惠企政策來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某種意義來說,是治標用的;但長期而言,政府一定會順著防疫的勢頭,加大改革機制的健全力度,從根本上推動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這是治本用的。

  02 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困境

  目前來看,除了少數受到正向促進的行業,大部分企業都在面臨生產經營成本以及用工人力成本在內的生存成本的考驗。

  短期來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在業務恢復過程中,企業還會面臨復工後的用工增加以及考慮是否要進行用工結構調整的挑戰。

  長期來看,疫情已經在無形之中使一些行業發生了改變,包括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數字化節奏會進入到行業核心競爭力,以及資本會在疫情過後進行抄底佈局。

  綜合目前、短期以及長期的挑戰,我們需要進行思考。首先,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活在當下,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要熬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其次,我們要抓住市場以及政策層面的紅利,瞄準方向進行調整、突破和迭代;最後,我們需要對以後長期的規劃進行提前佈局

  03 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3月17日,中央政府提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人力資源將迎來一些重大政策利好:一是“壯大新動能,促進穩就業”,這是疫情後期到疫情過後,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以及在市場導向上的風向標;二是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相信會對新業態、新崗位、新企業起到促進作用;三是“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屬於第三產業,國家重視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四是“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

  總結來看,政策端口、市場導向、資本的投資端口都認為“互聯網+”、新業態、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生活服務業將迎來發展。

  靈活用工在哪些垂直場景可以運用?

  行業選擇上,我認為第三產業屬性、行業產值上升期、產業鏈豐富迭代快的產業,包括新零售、物流配送、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可以擴大靈活用工的使用;物業管理、會展、酒店、餐飲、直播、在線教育、製造業、保險業、it、互聯網等行業,也可以增加對靈活用工的運用。一是有政策支持,二是這些行業受移動互聯網和新技術應用的影響比較深,所以這些行業可以進行靈活用工的嘗試。

  勞動力選擇上,比如說勞動密集型為主便於流動的行業,或者獨立技能型便於遠程交付的崗位或者勞動力,包括服務員、客服、配送人員、主播、開發人員等,可以選擇性地擴大靈活用工的應用。

  共享員工的背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這個邏輯是什麼?是勞動力跨行業置換現象。

  在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之後,金柚網研究院發現很多行業會出現勞動力階段性置換或者是錯峰根據用工特點進行置換的現象。於是我們勾連了一些邏輯(見下圖),假如這些行業之間具有勞動力置換的現象或者通道,那就意味著這些行業之間具有一定的共享員工操作空間。首先,這些行業的勞動力置換為共享員工打開了一個通道;其次,這些行業在勞動力的用工特點方面是有共性的,我們可以進行提煉總結;第三,勞動力的置換或者共享員工這一方式的拓展,離不開數字化改造。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純線下共享員工的規模化非常困難,接下來我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金柚網在數字化靈活用工領域所做的準備,以及在系統層面上的搭建。

  我們的初衷是豐富用工形態,抵禦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首先,如果用工企業是單一僱傭,就需要考慮模式的轉變。我們通過金柚網數字化平臺,對企業的業務模式進行智能解析,包括需求分析、數據匹配、架構調整,最後給出一個專業診斷。在金柚網數字化平臺完成數字化體系之後,自動形成最佳解決方案,與後端配置的靈活用工路由進行交互,尋找個體戶、勞務工、自由職業、全職媽媽、實習大學生、極客、退休老人等等,進行用工模式的匹配。

  單一僱傭指的是企業單一地通過僱傭和勞動關係來管理員工和開展業務,與之相對應的靈活用工就是通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勞動力特點進行用工配置。我們在靈活用工路由匹配到合適的的勞動力之後,再通過數據的方式在平臺上來進行數據結果的反饋和呈現。對企業而言,只需要跟金柚網的數字化靈活用工平臺進行交互、勞動力管理以及結算即可。

  憑藉自主研發的麒麟系統2.0以及強大的交付能力,金柚網有兩個核心競爭力,一是智能解析,通過用戶輸入的標準需求,及人才模型運算能力,匹配最佳靈活用工組合方案;二是全流程在線化,從企業到個人,所有的環節均在線上完成

  04 展望未來:機會與數字化場景

  前面是對政策、靈活用工、數字化應用的分享,接下來是我對企業未來機會的三點建議:

  一、不確定事件會給各行各業帶來影響,同時也會洗牌,傳統老牌企業的優勢可能歸零,新的賽道即將開啟。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二、未來更加具備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一定是合理配置勞動力的企業,一定是可以抵禦不確定因素的企業。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三、依然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疫情是一個催化劑,引導企業主動思考新的用工形態,激發個體的危機意識,促進個體釋放靈活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力。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未來數字化的場景是一種什麼場景?首先,金柚網在企業用戶層面有一個前臺,它不是一個崗位,而是一種積木式需求組合,針對全場景充分交互,將很多基於人力資源的需求進行拆解。未來,我們可以和數字化前臺進行各種需求以及反饋的交互,前臺會和中臺、後臺進行業務流轉以及數據分析的交互。


疫情困境下的企業如何突圍?

  最後,我祝福大家所在的行業,疫情過後,我們都能夠面臨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