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佩喬尼”知多少

音樂 | “阿佩喬尼”知多少

如果不是舒伯特,誰還能想起一件19世紀20年代曇花一現的樂器“阿佩喬尼”呢?這是一種介於大提琴和吉它之間的樂器,用弓演奏,六根弦,像吉它一樣,也有指板上定音的檔子。據說,這種樂器音域更廣,音色變化也更豐富。還有音樂學者認為,這個怪琴名字的由來在於它特別適合彈奏琶音(Arpeggios)。不過現在沒多少人去探究這種典故了,因為“阿佩喬尼”琴不久之後就退出演奏舞臺,人們只能在音樂博物館中看到它的身影了。
就好像海頓和低音維奧爾琴一樣,現在人們能想到阿佩喬尼,就是因為舒伯特寫的那首《阿佩喬尼奏鳴曲》。不過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用現代大提琴演奏了。全曲如歌的舒緩旋律之中帶有一絲淡淡的憂傷,有攝人心魄的魅力。這並不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那種矯飾,也不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那種悲愴,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憂鬱氣質, 愛與憂傷的交集,是夏夜中飄渺的幽香,是穿透烏雲的月光,是幸福與痛楚交錯的少年情懷。

音樂 | “阿佩喬尼”知多少


用“過江之鯽”來形容這首曲目的錄音之盛,可能稍有誇張,但的確是絕大多數大提琴家都錄製了這首曲子。在所有的“阿佩喬尼”之中,最知名、也是錄音效果最好的,公認為羅斯特羅波維奇和布里頓在DECCA唱片公司的錄音(圖1),唱片編號SXL 6426。由於這張唱片的頭版發行還正處在寬標年代(是指寫有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四個字的白底橫貫整個盤標,後期發行的DECCA,這個白底只在圈內,叫窄標),從版本上也有很多增值。但最終還是兩位大師精湛的合作,以及DECCA高超的錄音,才成就了這張傳奇唱片。羅斯特羅波維奇不待多言,是20世紀幾位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伴奏鋼琴的布里頓,本來是本世紀下半葉英國最知名的作曲家,以《戰爭安魂曲》、《青少年管絃樂指南》、歌劇《彼得·克萊姆》等作品聞名於世。鋼琴伴奏,是他並不為世人熟知的本領。傅聰在一次訪談之中,曾經盛讚布里頓鋼琴伴奏的功力。這張唱片充分表明,傅聰的美譽並非是空乏的客套。布里頓的鋼琴,並不搶眼,在不知不覺之間,烘托出大提琴的意境,並時時有畫龍點睛之妙。特別在第二樂章,慢版一段,更把那種獨上西樓的躊躇表達得淋漓盡致。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大提琴獨奏,也充分體現了他大師的功力,情緒與速度的對比,都把握得很好。這張唱片最受樂友歡迎的,可能還是超級發燒的錄音效果。大提琴的聲音醇厚、音域寬廣,撥絃和揉弦的聲音清晰銳利,宛在耳邊。鋼琴與大提琴的位置感,也幾乎觸手可及。把這張唱片作為錄音最佳的大提琴黑膠唱片,我認為也不為過。(另一張北星公司的“鵝仔”,錄音當然好,但是選曲以小品為主,沒有這首“阿佩喬尼”厚重。)這種唱片,好曲目、好錄音、大師演繹,再加上DECCA大品牌,頭版又是身世高貴,不成為最搶手唱片都難。現在這張唱片,寬標頭版、英國壓片、品相完美的,價格高達幾千塊還不一定找得到。好在再版片數量較多,而且窄標的再版和頭版之間的時間差距也不大, 壓片質量大致相同。如果能求得一張品相好的再版,所付代價不高,也能得到極大的聆聽樂趣。另外還有LONDON品牌的可以選擇,這張唱片只有最後的銀灰盤標,效果才稍遜,但如果性價比強,也未嘗不可考慮。


其它幾種為廣大樂友熟知的錄音是麥斯基和阿格里奇在PHILIPS的數碼錄音(圖2),還有斯塔克在天龍的錄音等,這些唱片,雖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錄音,由於存世量少,收集的人又多,價格都攀升得很高。但是也不一定貴的才好。Soundstarton是德國一家不知名的小唱片公司,以發燒錄音而知名的。他們出版的阿佩喬尼奏鳴曲(圖3),是由以色列兩位藝術家擔崗,大提琴是Zvi Harrel,鋼琴是來自蘇聯的女鋼琴家Marina Bondarenko。這應該是性價比最高的“阿佩喬尼”,兩位不知名的演奏家,充分表達了曲目所蘊涵的複雜情緒,速度不疾不徐,配合水乳交融,是令人驚喜的好演繹。

說起這首曲子最經典的演繹,我個人認為還是意大利老一輩大提琴大師麥納迪在DG唱片公司留下的單聲道歷史錄音(圖4)。麥納迪的演奏生涯正好終止於上世紀50年代末,正好錯過了古典音樂錄音的黃金年代,因此CD年代開始聽音樂的樂友們並不熟悉他,但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他當年在音樂界的崇高地位:他與費舍爾與庫倫肯普夫一起組成了鋼琴三重奏團,在庫倫肯普夫逝世之後,接替的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小提琴家施耐德漢。他具有威嚴凝重的演繹風格,並不用花哨的技巧去討好聽眾,但是他總能精確地體會到作品的內在精神,並以一種極為有力的方式傳達給觀眾,這是他真正的音樂功力。這首“阿佩喬尼”奏鳴曲是他的代表作,聽慣了羅斯特羅波維奇和麥斯基版本的樂友,初聽他的詮釋,可能會詫異他相對緩慢的速度,然而過一會之後,就會折服於他強烈的音樂表達,醉心於他奇妙的速度對比。老大師的魅力在於,他能一板一眼地演奏,同時讓你感覺到樂思撲面而來、迅急如風,這樣巧妙的速度對比,是我在任何其它錄音之中沒能得到的。而且聽他的演奏,能真正感覺到樂思對心靈的激盪。羅斯特羅波維奇那張,相比還是太精巧、太圓潤了。與我同樣欣賞麥納迪的樂友,在世界上應該不算少數,否則不能解釋,為什麼他這張唱片如此之搶手,無論是33轉唱片,還是78轉唱片,即使是後期的再版,也是一片難求。33轉7寸頭版唱片,簡直就是隻存在於傳奇之中。我認識一位德國朋友,收碟30多年,家裡有名片無數,但是他告訴我,這張唱片的頭版,他一次也沒見過。好在他還有一張第三版,一張第四版,現在都成為我的寶貴收藏。


但並不是每一首大提琴家都適合這首曲子。傅尼埃是當之無愧的巴赫大家,也很好地演繹了相當多的浪漫派作品,但是他和他兒子(藝名Jean Fonda)合作的這首作品(圖5),我個人認為倒是認為並不與他的盛名相符。可能是我過於習慣麥納迪式的風格,對於傅尼埃處處運弓如飛的演奏難以接受。相比而言,前蘇聯與羅斯特羅波維奇齊名的大提琴家沙弗蘭,同樣是速度偏快,但是也很好地體現了作品的風韻。好在傅尼埃這張唱片的封面很吸引人,有“雲破月來花弄影”般的東方韻味,而且是大禾花盤標,還是可以作為收藏的好目標。菲利浦唱片公司出版的,大提琴家根得隆演奏的這首作品,也是上了企鵝唱片評鑑的,他的速度比傅尼埃還要誇張,也是需要慢慢適應的演奏。

有些專家認為阿佩喬尼奏鳴曲只是舒伯特的一部二流作品,特別是和作於同一年a小調和d小調四重奏相比。我只不過是個不通樂理的愛樂者,搞不清優美旋律和思想境界之間的對立關係,因此還是毫無保留地喜愛她,追捧她,收集她的錄音。這個世界上簡單而又經典的事物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為什麼要對這麼好的一部作品如此苛求呢?在一個晴朗有風的下午,也找一張“阿佩喬尼”的黑膠唱片聽一下吧,琴聲響起時,生活會更美好一點。

(本專欄部分唱片圖片由“犀牛唱片”特別提供,特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