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便血是不是痔瘡?

為什麼會是大腸癌?

私密處裡的“小菊花”

到底是痔瘡,還是腸癌?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大家經常聽說“十人九痔”,然而痔瘡卻為直腸癌“保駕護航”。很多人將直腸癌引起的便血癥狀自行當作痔瘡處理,出現便血就會說:“最近肯定是上火,熬夜,吃壞肚子了”。有近 90% 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都是被誤診,其中被誤診為痔瘡的佔絕大部分。

那如何才能分辨出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呢?


痔瘡和直腸癌分別是什麼

痔瘡是直腸下段和肛管的靜脈充血、鬱積,從而造成靜脈的擴大和曲張,形成靜脈團即稱為痔,根據不同部位分為內、外痔。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痔瘡與直腸癌存在關聯,但痔瘡的存在容易造成其它疾病的誤診。臨床上經常發現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壯大”,直至發生明顯症狀才會被確診,但此時已經錯過了直腸癌最佳治療時機,後果很慘痛。


痔瘡和腸癌有什麼區別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因此,當出現可疑症狀,且持續時間較長時,一定要前往醫院就診,進行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有必要再進一步做腸鏡篩查。


腸癌是如何形成的

當然,大家也不用過於緊張、談癌色變。和其他癌症不同,結直腸癌是一種為數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首先,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明確的,即,大部分的結直腸癌都是從腸息肉或炎症演變而來的,大致過程如下:

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這個過程給了我們足夠的機會。只要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等於把癌症扼殺在了搖籃裡。即使確診時已經癌變了,但只要還是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還是非常理想的。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在我國,85%-90%的Ⅰ期-Ⅱ期結直腸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實現臨床治癒(5年不復發即為臨床治癒),即每10個Ⅰ期-Ⅱ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八九個都是可以治癒的。早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可以通過腸鏡下摘除病變,不僅創傷小,而且出血少、恢復快,基本不影響患者日後的生活。


什麼樣的人群最容易患腸癌

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1.40歲以上有兩週肛腸症狀的人群;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4.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5.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

7.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注:兩週肛腸症狀指有以下任意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上述佔到一條者,就屬高危人群,建議40歲前進行篩查。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如何預防腸癌

腸癌的病因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腸道的慢性炎症及飲食習慣等有關。預防腸癌可以從生活習慣入手:

1、要有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要定量定時,注意蔬菜和粗糧的攝入,辛辣、油膩的食物要忌口。

2、吸菸飲酒要適量,儘量戒菸戒酒。

3、適當運動鍛鍊,增強人力抵抗力。

4、腸道疾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防腸道慢性疾病的惡變可能,大便習慣改變時,如腹瀉、便秘等要積極就醫。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的警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