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歡迎閱讀前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01

悲慘的人生經歷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同情。“悲慘”往往能觸發人們內心對他人的保護機制,讓人卸下戒備心,願意去守護他人,這就是“悲慘”的絕妙之處。

這也難怪選秀節目中很多選手通過賣慘為自己拉選票。觀眾會不自覺地去保護弱者,為他們的成長添磚加瓦。現實的確會有很多不容易,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自己的難題。在作家筆下,這些難題和悲慘會成為作品中的主題,他們在作品中揭露現實,其實就是他們對悲慘的態度,同時也是自己對人生的一種抗爭。

作家餘華在《活著》的自序中寫到,“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家都處於和現實的緊張關係中”。魯迅肯定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作家,因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寫盡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小人物。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個小人物。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孔乙己》是魯迅為數不多的直接用人物命名的文章,足以看出這篇文章在魯迅所有作品中的重要性。

孔乙己本有一手好牌,相比目不識丁的勞苦大眾,他讀過幾天書,寫得一手好字。他完全能依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但是孔乙己天性懶惰,為了生活經常做一些偷雞貓狗的事情。最終因為偷盜被人打折了腿,落得了人生淒涼的下場。

魯迅的這篇文章發表沒多久,就有好事者說魯迅是用小說進行人身攻擊,繼而引導讀者墮落。魯迅在文章的《附記》中寫道,自己只是在描寫社會上上的一種生活,讓讀者看看,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如今再看這篇文章,的確魯迅只是描寫了一種人的生活形態,但是這種生活形態不是隻存在孔乙己身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孔乙己。孔乙己身上的劣根性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所反應,只是孔乙己選擇了墮落,那麼我們呢?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這就是我們讀者該考慮的問題,該為自己選擇的人生之路。

02

孔乙己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首先孔乙己特別愛面子,適當的愛面子本身是一種自愛行為,但是孔乙己用力過猛,在他身上卻有了“裝”的味道。

我是咸亨酒店的夥計,我把店裡的顧客分為兩類:一類是短衣幫,這些做工的人沒有什麼錢,每次只能買一碗酒,站在櫃檯外喝;另一類是長衫主顧,這樣的顧客願意多花錢,踱到店內,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孔乙己則是這兩類顧客中不倫不類的一位。雖然他穿著長衫,但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每次點兩碗酒,一碟茴香豆,跟其他短衣幫顧客站在櫃檯外面喝完。他在無形之中想將自己跟短衣幫顧客區分開來,但是他卻沒有資格加入長衫主顧。於是他就用這樣的不倫不類成就了自己的特點,也成為了別人的笑料。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很多人會為了面子捨棄很多人生本該最重要的東西。很多女孩子酷愛奢侈品牌,但是自己的經濟能力卻決定了自己不能擁有這樣的物質生活。他們省吃儉用,才終於擁有了人生第一件奢侈品。

有些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他們過慣了一身行頭都是奢侈品的生活。在他們看來,一個LV包並不比普通人眼中的一個饅頭金貴。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這兩人聚在一起,差異就凸顯出來了。前者會因為包的金貴而不捨得亂丟,後者則毫不在乎把包放在哪裡。如果包不小心弄丟了,前者會因為包的價格而肉疼,後者更在意包裡的物品能否找回來。這樣的差異不僅僅是經濟原因,更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同。

不能融入的圈子不要硬性進入,最終是損己不利人,何苦呢?與其用這樣的方式爬進上流社會的階層,不如多用知識武裝自己的思想。有錢的富人代代更迭,年年換新,有思想的人卻在歷史的塵埃中始終熠熠生輝。

03

其次,孔乙己也想尋找存在感。他尋找存在感的方式就是找比自己更弱的人,好為人師。

孔乙己在別人看來就是茶餘飯後的笑料,為生活增添樂趣。每次他來到店裡,大家都一致取笑他。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開他的玩笑,小到他臉上的傷疤,大到他的不作為都可以成為大家嘲弄的對象。孔乙己沒有辦法跟這些人好好交談,就只能跟小孩子逗樂。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他會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給孩子吃。對於我這樣的夥計,他好為人師的本性就顯露出來了。他教我寫茴香豆的“茴”,但因為我的不熱心而只能作罷。孔乙己看到我這樣的態度有些惋惜,其實孔乙己更該為自己感到惋惜才對。他連自己的人生都沒有過明白,就想指導別人的人生,在我看來這是天大的笑話,毫無說服力。

現實生活中也總有些人用另類方式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刷新別人對Ta的認知。

父親姑家堂姐的兒子跟我是初中同學,我從來沒想到跟這位同學竟然還有這樣的親戚關係。他的家庭狀況不好,父親是精神病患者,全靠母親支撐一家的生活。這位同學不但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且跟著一群大男孩鬼混。初中沒畢業就混社會了,工作沒兩年卻因為盜竊罪判刑十年。當時他還未成年,這樣的刑罰足以看出他犯的罪行不輕。他在牢裡各種悔恨,痛不欲生,人生最好的年華在監獄裡蹉跎了。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十年後,他出來了。有女孩子不嫌棄他的過往,他們很快結婚,有了孩子。他的母親本以為可以安享晚年了,結果他又離婚了。離婚的原因是他並不安分,明明已經結婚了,還在外面勾三搭四,妻子忍無可忍就提出了離婚。媳婦帶走了房子、車子,把兒子留給了他。

十年的牢獄經歷還不足已喚醒他對生活的珍惜,對家庭的責任。這樣的人如果不及時反省,走過的錯路不會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任何傷痕,他把苦痛都丟給了別人,只想自己瀟灑一生。

第三,知識本來是力量,但是孔乙己卻讓知識成為自己的遮羞布,一扯卻掉了。

孔乙己好吃懶做,不肯用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變得強大,更沒有尋找正確的取財之道。他的偷盜毫無疑問就是他最大的汙點。每次別人用新傷疤取笑他的偷盜行為,他總是用竊書不能算偷,用自己讀書人的身份當擋箭牌。這樣的藉口毫無疑問就成了最無力的回擊。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別人嘲笑他一個讀書人卻沒有中的秀才,他又用知乎者也回覆,這在大家看來更是一種笑柄。每當別人嘲笑孔乙己,我都有些同情孔乙己,畢竟每個人都不想成為笑料,被嘲笑的滋味不好笑。但是看到他碌碌無為,不求上進的樣子又特別可恨。恥而知勇本該是一種人生態度,這才是勵志的人生。孔乙己偏偏沒有按照這樣的路徑進階,反而一路墮落到底,實在讓人唏噓。

04

孔乙己的好面子、尋找存在感、好為人師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一個或者兩個特點。這樣的特點可以成為你上進的墊腳石,但是也能成為毀人的利器,到底是走向墮落還是輝煌,全靠個人的選擇。

每個人的周圍都會有孔乙己這樣的一群人,或者說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每天以無所謂的態度應付著工作、生活,對於自身的潛力一無所知,永遠滿足於現狀,寧願始終呆在原地也不願意花心思往上攀登,就這樣一輩子碌碌無為、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總是用這樣的心態糊弄生活,小心生活糊弄了你。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說,我們都陷入了內卷化效應,沉醉於當下的舒適生活而不思進取。

魯迅《孔乙己》:莫讓劣根性毀一生,走出舒適區,避免內卷化效應

避免內卷化效應的最好辦法就是離開原地,跑起來。就像《動物世界》裡的非洲大草原,每天太陽昇起來,成群的動物就開始活動了。羚羊尋找水源,狼群獵食羚羊,而獅子則必須在狼群之前找到食物,否則這一天就只能忍飢挨餓了。

正是非洲大草原的這種動態,才讓非洲大草原每天都煥發著新的生機,這樣的生機不僅讓大自然保持著動態、活力,還讓大自然保持了生態平衡。

大自然尚且如此,人生更應該敢於走出舒適區,不斷去挑戰,這樣才能避免陷入內卷化效應。我們不但要跑起來,更應該跑的比別人快,這樣才能避免淘汰,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我們身上雖有孔乙己的特點,但是不要活成孔乙己的樣子。不斷奮鬥,不斷拼搏不是勵志才有的姿態,更應該成為一種人生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