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孩子喜歡發脾氣,有一點小任性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有些時候父母還是會感到非常的煩惱,

因為有些時候孩子實在是任性的太過頭了,作為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招架

案例

之前閨蜜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去春遊,因為當天溫度比較高,所以就打算把孩子的棉服換成春裝。可是孩子說什麼都不肯脫下他的厚外套,只想要穿那件外套。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閨蜜沒有辦法,只好給孩子帶著另外一件衣服,如果孩子中途熱鬧好給他換下。但是沒有想到孩子一出門一直穿著自己的外套到處跑。閨蜜看見孩子跑的滿頭大汗,而且背部全溼了,想要給他把衣服換下。但是孩子依舊不肯,只要閨蜜說換衣服,孩子立馬就開始耍賴皮。


直到回家的時候,孩子不僅頭髮全部溼了,而且整套衣服全部溼了,閨蜜害怕還是感冒想立即把孩子的衣服換下來,可是孩子依舊不願意。這個時候閨蜜生氣了,就強行把孩子的衣服脫下來。閨蜜的孩子這次也爆發了,不僅開始哭鬧,而且還在地上開始打滾。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閨蜜知道這件外套是孩子最喜歡的,但是她怎麼都沒想到孩子會對一件外套變得如此的執著。


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下,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一直希望世界能夠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想要打破他們的期待,他們就會變得非常的任性,大部分情況下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為什麼處於秩序敏感區的孩子都會變得如此的任性呢?

究竟有哪些原因?


1.家長沒有堅守住規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給孩子立一些規矩和規則,希望孩子能夠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但是有些家長可能拗不過孩子,在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總是打破規則。

孩子知道這種規則是可以被打破的,以後他們對於規則的遵守性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在此之後可能就會開始不斷地挑戰父母的規則,甚至打破規則。


2.家長情緒化的教育方式


大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可能沒有耐心,還很喜歡情緒化。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有些家長不會耐心的勸導孩子,而是以一種同樣的情緒化方式面對孩子。

孩子經常面對容易發怒控制不住脾氣的家長,他們也會像父母這樣,情緒喜怒無常,對於脾氣也沒有想要控制的意識。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如果自己的孩子現在也處於秩序敏感期,而且還經常任性的發脾氣。父母就應該找準根源,對孩子對症下藥。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治理這種任性的孩子呢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克明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的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只有當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才能真正的根治孩子的任性。


(1)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沒有足夠的自理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包攬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但其實孩子也是需要自主空間的,因為在那個空間中他們才能夠自由地選擇,自由地發展,才能夠學會獨立的思考。只有這樣,他們內心的情感需求才能在自我獨處中慢慢地被滿足。


(2)耐心的與孩子交流


無論孩子處在什麼年齡階段,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儘可能的和他們多溝通多交流。只有通過交流家長才會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才不會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當孩子時常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自然就不會表現出任性的行為。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3)制定合適的規則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是需要一些規則讓他們遵守的。而家長在為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當的規則,不要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自然也不能對孩子太過於鬆懈。

只有當規則是在孩子承受範圍內的,孩子才會更願意去遵守它,對於孩子才有更好的教育作用。最後,父母也要明白,有了規則以後不僅需要孩子遵守,父母也要遵守。如果當父母屢次的破壞規則,孩子對於規則的態度也會越來越鬆懈。


孩子任性,不是慣出來的,父母找準根源“對症下藥”

孩子之所以會任性,很多時候不是家長慣出來的,可能是他們在成長階段中的一種心理需求。家長一定要找到這種行為背後的根源,尊重孩子並且耐心的對待孩子。當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以後,他們才有規則意識,更不會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地發脾氣。

我是大白奶爸plus,有什麼育兒難題或者經驗,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一同探討一起進步,做更好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