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方方、易中天、秦暉:迂腐的民國思維已成當下中國最大思想流毒


坦率地說,在這次疫情之前,我並不知道方方這個人,但隨著疫情的出現,此人卻成朋友圈常客。但是,從標題我就能嗅出此人在思想上屬於民國遺老一族,如易中天、秦暉等名氣更大的人一樣。對這些人的文章,我都是用鼻子聞的,而不會用眼睛看。氣味酸腐,還怎麼去看。

評方方、易中天、秦暉:迂腐的民國思維已成當下中國最大思想流毒


為什麼將這些人歸為民國遺老,因為他們典型的思想特徵是民國式的“批中慕洋”、“否中肯西”、“脫中入西”、“恨中崇西”、“仇中親西”。現在網上對他們還有一些更形象的描述,是“恨國黨”、“慕洋犬”。

當下的恨國黨、慕洋犬們,在100年前就是民國大師。反過來說也成立,100年前的民國大師,在當下中國就是恨國黨、慕洋犬。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現在之中國已經不是100年前的中國了。100年前,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而當下之中國,已經實現了經濟崛起,在硬實力上已經屬於一流強國,昔日可以肆意侵犯中國的西歐列強已經變成“列弱”。

100年前,中國最迫切的需要是增加硬實力,建立在經濟實力之上的軍事實力,需要工業化。而當下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工業大國,製造業已經遠遠超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被認為是第一經濟強國的美國。當然,中國依然需要繼續提升硬實力,但是顯然,在已經跨入世界一流的情況下,提升硬實力顯然已經不是中國之最迫切的需求。

當下中國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是軟實力的提升,是文化復興、文化崛起。用更形象的說法是,現在中國已經解決了捱打的問題,最需要解決的則是捱罵的問題。

“脫中入西”、“脫儒入西”是民國文化的核心特徵,顯然,這在當時的中國是擁有很大的合理性的。其實,在現在看來,這種合理性至多隻有一半,就是“入西”。“入西”的要義在於,通過工業化提升硬實力。

但是,以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領銜的民國大師們,卻錯誤地將“脫中”當成了“入西”的基本前提,認為,要“入西”必須“脫中”,要引入工業化,提升硬實力,就必須在文化上徹底否定中國,徹底否定儒家,然後全盤引入西方文化。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工業化固然首先出現在西歐,但是絕不能說,工業化完全是西歐文化所孕育,絕不能說,西歐文化是工業化的基本前提。中國的崛起之路,就是在刻意排斥和隔離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下展開的,而且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碾壓西方式的成功。

從中國的發展事實看,顯然中國文化中存在一些因素,比西方文化更適合工業化、更適合經濟發展。否則,中國就不會創造“經濟奇蹟”。中國的經濟迅速崛起,之所以被稱之為“奇蹟”,就是在西方文化的視野中,在當前主流學術的視野中,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解釋的。而西方文化的視野、當前主流學術的視野,是無視中國和否定中國文化的,當然無法識別其中可以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

昨天,在朋友圈中看到這樣一個橋段,很有意思。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北京的國際機構間流傳一則笑話:‘ 1949年,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1979年,只有資本主義可以救中國;1989年,只有中國可以救社會主義;2009年,只有中國可以救資本主義。’”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曾有中國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鄧小平巧妙地擱置這些爭論,提出了“中國特色”理論。“中國特色”其實就是“中國本色”,顯然,在潛意識中,鄧公認為,姓資姓社不重要,姓中才最重要。也可以說,中國即不姓資,也不姓社,而是姓中。

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支撐中國發展經濟的制度和文化,即非資本主義的,也非社會主義的,而是“中國特色”的、中國本色的,其最深層,依然是中國曆久彌新的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可以稱之為“道義文化”、“道義主義”。中國特色、中國本色的核心在道義。

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是產生在近代西歐的思想,屬於西學。民國時期,民國大師們主張全盤西化,這個西化主要所指,就是引入資本主義,其主要的踐行者就是國民黨。但是,隨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些人又發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可能更好,主張引入之。後來其主要踐行者就是共產黨。

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給人的感覺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適合中國。但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特徵之一是,主張“理論聯繫實際”、“馬克思主義要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評方方、易中天、秦暉:迂腐的民國思維已成當下中國最大思想流毒


理論是西方的理論,實際則是中國的實際。“理論聯繫實際”的實質是,讓西方理論服務於中國實際,而非讓中國實際服務、服從於西方理論。毛主席說的“中國實際”,其實就是鄧公說的“中國特色”,都是以中國為本位,其實這也與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一脈相承。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中體西用”,中國實際是體,西方理論是用。

從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到革命時期的“理論聯繫實際”,再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特色”,直至當下的“民族復興”、“文化自信”,鴉片戰爭後的中國這一路走來,在努力學習西方提升硬實力的同時,也在一直努力堅守著自己的文化。事實上,這180年的實踐之路,其最內核的支撐,依然是中國自身的文化精神,就是道義文化。

民國大師們主張引入西學,提升中國的硬實力,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民國大師們全盤地、徹底地否定中國文化,否定儒家,則存在嚴重的問題,不可接受。

我們說,中國已經通過硬實力的提升解決了捱打的問題,但是捱罵的問題卻依然沒有解決,所以要發展軟實力,搞“文化復興”,提升“文化自信”。

所謂的捱罵,其實質是,在堅持中國文化的同時又在承受、忍受別人對中國文化的否定,在堅持、堅守道義的同時,又在承受、忍受別人對道義的否定。

如果中國文化真的是垃圾,真的被徹底否定了、徹底拋棄了,中國徹底西化了,也就不存在捱罵的問題。因為,如果那樣,中國就不會存在“中國特色”、“中國實際”了,已經徹底西化了,中國已經不再將過去的中國文化、不再將儒家看成是自己了,而是看成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他者,對中國文化的否定和辱罵,對儒家的否定和辱罵就與自己無關。

日本、韓國,以及香港和臺灣,就不存在中國大陸現在所存在的捱罵的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在文化上、精神上徹底西化了,而將中國傳統文化、將儒家文化徹底地看成一個他者。

總之,對中國大陸而言,捱罵問題的實質,就是對中國文化進行否定。大家想當然地認為,對中國文化進行否定的是西方歐美人,其實不是,因為真正的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是一竅不通,壓根不瞭解。對中國而言,真正徹底否定中國文化的,恰恰是中國人自身。最先否定中國文化的就是那些民國大師們,就是民國思維和民國文化。而現在否定中國文化的,則是繼承民國思維的民國遺老,方方、易中天、秦暉之流就是其代表。

進一步追溯可以發現,“脫中入西”、“脫儒入西”的民國思想,其實是從日本引入的,其母體是日本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思想。“脫亞入歐”,其實就是“脫中入歐”、“脫儒入歐”。

大化改新時期,日本就直接引入了中國文化、儒家文化,那是中國的唐朝時期,至明治已經1000多年。明治前,日本的學術象中國一樣,也是以儒家為中心,以四書五經為中心。但是,由於特殊的社會背景,使得日本對中國文化、對儒家的學習又是貌合神離,得其皮毛,失其精髓。

日本和中國一樣,同期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但是,由於日本對中國文化、對儒家不得要領,很容易被西方文化的硬實力和表面現象迷惑,認為西方文化絕對先進,中國文化絕對地先進。甚至進而認為,日本之所以沒有出現西方式的進步和強大,完全是學習中國文化造成的,將日本自身特殊的落後、愚昧和野蠻,完全甩鍋給中國文化,甩鍋給儒家,將“儒家傳統”看成阻礙日本前進的絆腳石。於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家”們,提出“脫亞入歐”,開始徹底否定中國文化、徹底否定儒家,甚至惡毒咒罵攻擊之。

甲午海戰之後,中國激進的年輕人,開始盲目崇拜和羨慕日本,掀起日本留學熱,將日本“脫亞入歐”的明治文化搬運、“拿來”到中國,成為民國文化、“新文化”。

評方方、易中天、秦暉:迂腐的民國思維已成當下中國最大思想流毒


西方人是不可能系統性地否定中國文化的,只有對中國文化有相當了但又不得其精髓的解的人,才會去系統地否定中國文化,最先是日本人,然後是甲午之後激進的中國年輕人。

因此,民國大師、民國文化,對中國而言,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通過強調對西方文化的尊崇和引入,促進了中國硬實力的提升進程。壞的一面是,通過否定中國文化、否定儒家,讓中國失去文化自信,讓中國在軟實力上大大倒退。

在100年前,民國思想的好的一面大於壞的一面,但是在中國硬實力已經崛起的今天,繼續堅持民國思想就百害而無一利。

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提升硬實力,而是提升軟實力,是找回被民國大師、民國文化打碎的“文化自信”。而要實現文化復興、重拾文化自信,就必須破除,民國大師、民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否定。

但是,從方方、易中天、秦暉之流的表現和影響看,民國思維在當下之中國依然有相當的影響,這無疑是中國繼續前進的最大思想障礙,是中國實現文化復興和文化自信的絆腳石。

事實上,中國固有的道義文化,不僅支撐了中國的經濟迅速崛起,而且讓中國在經濟崛起的同時,沒有陷入西方式唯經濟主義,而保持了文化獨立。這讓中國不僅會更文明地掙錢,而且會更合理的花錢。

文明地掙錢是,和平地互惠互利地掙錢,致力於服務全球人民的日常生活,而非是象西方一樣去殖民掠奪,搞特權壟斷,盤剝壓榨全球人民。

文明地花錢是,讓掙來錢的去服務和保障全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生命,因此,中國人基建和基礎社會全球最先進,中國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避免了西方式的貧民窟,而致力於共同致富、全民脫貧。

最能體現中國會文明花錢的是眼下中國對疫情的處理,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強大的經濟實力,以保障人民生命為目標,全力抗疫,在短短一個多月就控制住了疫情,創造人類抗疫奇蹟!

反觀歐美等所謂的發國家,尤其是美國,號稱比中國還有錢,但是,卻把錢看地比人民的生命還重要,其文化和制度的主要目標,是如何保障資本家掙錢,而非保障讓人民也掙到錢,更不會去關心人民的生命。因此,疫情到來,西方與中國大相徑庭,均無動於衷、漠然視之,草菅人命、塗炭生靈。

評方方、易中天、秦暉:迂腐的民國思維已成當下中國最大思想流毒


因此,方方們在抗疫上對中國的指責和否定,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顯得無比地迂腐、噁心,民國思維不僅矇蔽了他們眼睛,而且遮蔽了他們的良知。

面對當下的中國和當下的世界,最重要的事,去發現中國做對了什麼,發現中國文化的合理之處,去發現西方做錯了什麼,發現西方文化的劣根之處。

“否中崇西”的民國思維在中國已經存在100多年,在“百年大變局”的今天,該反過來了,“否西崇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正確認知當下的中國和世界,才能看清中國之未來,人類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