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62)保險業的困境與機遇

保險業的困境與機遇


估值過高的保險股也沒有逃過大跌的命運,像大多數股票一樣,這類股票無法支撐高高在上的估值,它們的下跌還伴隨著負面的如潮惡評。一位《財富》雜誌的記者和一位德高望重的統計學家有理有據地寫道:保險行業向來都是上不了檯面的生意。

這位統計學家就是歐文·普洛特金博士。1968年,在他26歲的時候,做了一項深入的調查研究,這項研究覆蓋了1955年到1968年整個保險行業的絕大部分公司。這項研究激怒了保險業,而戴維斯也正在在此期間建立了他的保險投資組合。普洛特金的研究顯示了為何保險行業較其他行業的投資回報率低,不僅僅回報低下,而且盈利的基礎也脆弱不堪,常常從一個季度到下一個季度都會大幅波動。

委託普洛特金進行調查、撰寫研究報告的恰恰是他所抨擊的行業,由他所在的公司——傑出的亞瑟·利托會計事務所發佈,這大大增加了報告的可信度。保險公司的老闆們急忙湊在一起,拼湊了一篇拙劣的反駁聲明,辯稱保險行業“真實的”盈利是普洛特金所提到的兩倍。對此,普洛特金毫不費力地進行了反駁,最終,懷疑論者被迫同意了他的結論。這位正確卻討人嫌的普洛特金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什麼)可以改變這樣一個事實:保險行業目前是一個利潤低下的生意。”

(連載62)保險業的困境與機遇


保險行業的低利潤原因之一是嚴格的監管,這令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有些惱火。保險公司不斷要求獲得提高保險產品保費的許可,但監管部門照例拒絕授予這樣的許可。在監管部門看來,保險公司已經在持有的投資組合裡積累了大量的值錢資產,他們應該可以負擔得起少收一些保費,給客戶讓一些利。而在保險公司看來,他們的資產持續受到越來越多的索賠和未來災難的威脅。

舉一個汽車保險的例子,1970年12月的《財富》雜誌封面文章題目是:“為什麼沒有人喜歡保險公司?”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根據記者傑里米·梅因的報道,汽車保險費用上升的速度是生活成本增速的兩倍,儘管有如此明顯的意外收穫,一般保險公司的經營依然是舉步維艱。

根據梅因的說法,1995年是保險行業利潤創紀錄的一年,但自1955年以來,整個財險行業累計損失約15億美元。梅因說,這種長期的效率低下是由於管理呆滯、太多經紀人分食佣金、偏好爭論訴訟的客戶造成的。

汽車越來越普及、高速公路越來越發達,這也產生了更多的交通事故、更多的傷害損失、更多的賠償支出。學生騷亂、濫用迷幻藥物、城市游擊戰等等這些都增加了保險索賠開支。每當保險公司試圖提高保費以彌補日漸增高的成本和負債,都會遭到州監管當局的拒絕,保險客戶也對提高保費表示強烈不滿。

(連載62)保險業的困境與機遇


保險業始終卡在一個無法解決的公共關係問題之中。一個盡人皆知的品牌卻無利可圖,這種情況是罕見的。消費者會偏愛可口可樂的飲料、或克里內克絲的面巾紙、或強鹿公司的柴油機,但是他們不會對諸如國立農場保險公司的汽車保險、或保誠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有特別的偏好。精明的客戶會從評級機構給出的名單上挑選排名上佳的保險公司,然後,根據各個保險公司的費率情況比較哪一家的產品價廉物美。

至於從哪一家保險公司買保險,是蓋可公司還是旅行家公司、是大都會保險還是公平保險,人們實際上都無所謂。通常情況下,他們所購買的是當地保險經紀推銷給他們的產品。一般而言,人們對於所有的這些競爭者都抱有同樣懷疑和怨恨態度。


(連載62)保險業的困境與機遇


當人們遭遇死亡、病痛、或傷害這些壞事情時,他們會覺得付出的保費物有所值。但當沒有發生什麼不測時,人們會抱怨獲得保障的代價太大了。那些試圖提高保費的保險公司總是被指責是貪婪地亂要價,而它們的利潤水平實際上是時有時無,常在盈虧平衡點上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