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大爆發,國內車企最大的戰略機遇在哪?

2019年雖然很難,但2019年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去年美團CEO王興的這句判斷還被很多人拿來調侃,如今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一切預測都迅速變得悲觀起來,而且過去兩週幾乎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加悲觀。其關鍵原因還是全球疫情已經接近失控或者已經失控,尤其是歐洲和北美相繼倒下後,我們很難相信中東、拉美、非洲這些地方能夠樂觀多少。而且全球已經公佈的超過60萬的感染人數還是建立在檢測能力已達上限這個前提下的,真實數字很可能已經是這一規模的幾倍甚至更高。毫無疑問,中國失去的第一季度,接下來全球將會至少失去第二季度了。但問題肯定還不止這麼簡單,這次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很有可能超過911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在這種背景下,車企由於其全球化、社會化分工最為複雜,資金、人力密度超高的商業模式,將會在疫情當中變得極為脆弱。接下來如何守住戰略安全的底線,甚至轉危為機,這就真的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行動力以及更多運氣了。

2月初在中國疫情接近峰值的時候曾寫過一篇《黑天鵝過後,2020車市走向猜想》,那個時候還是建立在疫情不會全球大流行,以及中國疫情將在3月底徹底結束這個前提下的。當時給出了幾點判斷:

1、 宏觀經濟必然對車市構成持續壓力

2、 疫情會引發人們對未來出行方式的重新思考,將會帶動一部分潛在購買力

3、 一季度大幅下滑已經不可避免

4、 5-6月會有慘不忍睹的價格戰

5、 國潮時代會演變為更廣義的國貨時代

6、 長期看還是產品和技術主導的,車企不可為了短期利益本末倒置

如今看來當時那個預測假設的前提已經不存在了,對整個市場走向的預測也必然失去了意義。今天我還是結合疫情的最新走向,分享幾點更新後的判斷。事實上在這種極端狀況下,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已經到了做生死抉擇的時候了,我們也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車企該如何守住自己的戰略安全,甚至在悲觀背景下找到戰略機遇這個角度來分析吧。

首先,這次疫情是一輪全球性的,系統性的危機,甚至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很難不被剝掉一層皮了。車企的戰略安全和戰略機遇也一定要建立在對全球宏觀經濟和政治走勢做出準確判斷這一前提之下。從短期看影響車企戰略的是當前兩個月的市場暫停以及全球供應鏈斷供。從中期看則是人們預期或實際收入的下降,導致車市在未來1~2年內恐怕都將難以修復。從長期看,則是幾個主要經濟體在抗疫過程中出現的戰略轉變,這會導致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也必然隨之重構。站在國內車企的角度看,真正理解了這輪重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有效的戰略安全。相反,完全被動的防守是無法守住自身安全的,因為如此低迷的市場中,完全被動的防禦依然無法止住現金流失的節奏,車企必須形成清晰的戰略思路。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們不妨先從未來全球格局可能的演化方向去思考問題,理解國內車企在未來需要扮演的角色。過去兩週我曾多次發朋友圈提到這輪疫情會導致全球化進程暫時停滯或者倒退。果然,在美國確診人數超過10萬,而GM、Ford這些當年被美國人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巨頭卻造不出呼吸機以後,大家真正意識到了過去那個全球化分工體系在極端情況下會有多麼脆弱。今天特朗普的一次演講當中也提到全球化分工合作時代已經結束了。當然疫情過後幾個主要經濟體能否走回各自自給自足的時代,這是一個問題,這種趨勢本身對所有行業帶來的影響則是另一個問題。在這件事上,中國真是無比幸運的,因為我們在過去20年已經基本建立了幾乎可以獨立的汽車工業體系。我們的自主品牌雖然還不夠強,但滿足基本需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接下來必然是自主品牌要在中國獨挑大樑的時代了。在這方面我們需要政府以更大力度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完全自由、公平的貿易政策可以隨著西方市場壁壘加高也同步加高了。這個時候政策的天平就應該是有所側重的,這應該是國內車企最重要的戰略機遇。

應當說,領先自主車企將在未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拿到遠遠大於目前的市場份額,這已經不僅僅是政策層面、國家經濟安全層面的要求,也快要成為市場的要求了。相信經過這輪疫情衝擊,尤其是3月份中國本土成為全球幾乎唯一一塊淨土之後,大家的愛國情緒會更加高漲。汽車市場也必然會出現一波國貨潮流。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就看車企自身的能力和行動了。

此外,隨著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層面的部分斷流,國內車企也必須思考在類似極端情況面前,自身供應體系的安全性。因此無論是政策、市場還是供應鏈角度,更加激進地本土化都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主題。甚至這種主題完全可以成為諸多自主品牌戰略判斷的前提之一。

當然,在美國率先走入反全球化戰略的同時,以中國為中心的新的全球化格局也完全有可能更為廣泛。近期通過口罩、防護服或者呼吸機外交,中國的國力已經有了非常充分的展現。接下來我們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中國的國際地位也一定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而這也將給下一階段本土車企構建自己的全球戰略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間。當然這是更遠一些的話題了。

這是從長期角度看,如果從短期和中期看,一方面領先的本土車企以及有政府作為後盾的央企或者國企,更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社會責任,讓消費傾向已經向國貨傾斜的消費者產生更多好感。另一方面,大家需要在產品上真正迎合下一個消費時代的用戶需求。此前國內車企已經初具優勢的智能化絕對依然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疫情之後更是如此。而疫情也會帶來一些市場結構的改變,刺激潛在需求,可靠性更強的基礎產品會更受歡迎,如果在這個上面再疊加一些智能化功能會更被市場歡迎。從這個角度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國民車真的應該被定義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