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如何跟孩子正確談論死亡

沒錯,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往往都是對死亡這個話題諱莫如深的。但是死亡在生命教育中,又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正確的認識死亡,既有哲學上的啟蒙意義,也有科學層面的意義。

當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段,觀察到周遭事物的產生和消亡,體會到生命的變化,便會對生命的消逝產生好奇心理:死亡意味著什麼?死去的人去了哪裡?我也會死亡嗎?

【生命教育】如何跟孩子正確談論死亡

如果作為父母的你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話,面對這致命三連恐怕就要滿臉茫然了。

兒童教育專家給出了專業的答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覆。4歲以前的孩子一般不會主動提出這個問題,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環境出現具體的死亡事件。瓶叔就記得自己很小很小很小的時候,旁觀一場陌生人的葬禮,由陌生人的死亡想到腳下的小草也會死,由小草的死想到也許自己也會死。想到這瓶叔(那會還是個弟弟)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麻麻,我不想死啊!

【生命教育】如何跟孩子正確談論死亡

蹲在地上畫圈圈的瓶叔

後來瓶叔從長輩口中得知,正常情況下人老了才會死,那時還不會買奶粉的奶瓶哥距離老去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時間呢,這才稍稍放心。那一次問答,瓶叔第一次真正認識死亡,但至今印象深刻。由此看來,讓寶寶對生命和死亡產生正確的認識很重要啊。

【生命教育】如何跟孩子正確談論死亡

接下來劃重點:

在給孩子做生命教育的時候應當注意一個原則,那就是教育者儘量不要主動向孩子解釋這個問題。如果他問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時要簡單明瞭,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騙的回答,比如“他走了”,“他睡著了”等等。如果孩子真的相信了,可能會害怕出門,或者很困的時候也不想睡覺。

當孩子沒有正面問到的時候,儘量不要討論這個題目,因為孩子的成熟度有異。教育者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提到這個問題,反而會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驚嚇。

會引起談論此類話題的較多機會是家中有寵物死亡,或在看電視的時候。

教育者在回答問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因為你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避諱,而不談論這個題目。

2.當孩子來提這個問題時要認真傾聽,從而判斷孩子究竟想知道什麼。只要滿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點就可以結束談話,避免孩子接受過多的不易理解的信息。判斷時可用反問的方法,如“你說呢?”“你認為人死了去哪裡呢?”這麼做,有80%孩子就會很滿意了。

3.營造輕鬆的氛圍。

4.鼓勵孩子去觀察花鳥魚蟲的出生,發展,繁殖,死亡的過程,並告訴孩子,它們的生命週期規律和人類的生命週期規律一模一樣,只是人類生命更長。

5.解釋問題的時候要簡單而直接。回答問題時要把死亡和孩子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例如死了就不能呼吸,不能吃飯,不能玩耍之類的。

每一位父母都有必要在給寶寶做生命教育之前做好心理準備,有興趣的父母可以在京東搜索教育,找一些教育類的圖書看。希望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