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工厂化集中育秧助力早稻稳面积扩面积

3月29日,祠堂圩镇团结村种粮大户杨友田的早稻生产基地里,2位农民正忙着从送秧车上卸下一筐筐播好种的秧盘,4位工人正给早稻秧田分厢、摆秧盘。另一旁水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农机在翻耕整理早稻大田。

“往年由于人员短缺,也不懂机插秧苗技术,只能种植少部分面积的早稻,其它以种植一季稻为主,今年采取购买绿色时代农业公司的工厂化早稻育插秧社会化服务,每亩只要190元,他们公司的早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就可以完成浸种、催芽、播种、插秧等一条龙服务,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成本,今年我承包的300多亩田就全部改种早晚双季稻了,种田就像在酒店点餐一样,下好订单就行了,其他的任务都由绿色时代农业公司帮我们搞定。” 种粮大户杨友田介绍说,采取工厂化集中育秧的方式,机抛育秧栽插率比可达1∶60,5亩秧田就可以栽插300多亩大田,解决了我劳力短缺的问题。

当天,绿色时代农业公司早稻工厂化育中心育秧流水线正在作业,现场厂棚里,一台近4米长的机器旁放着育秧盘、种子、基质等。工人们将一个个育秧盘放上传输带,相继完成填土、播种、覆土、喷水等工序,不长时间便育成了数十个秧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今年早稻总共要育秧10万盘,每天8小时可播种6000盘,加班则可播种7000盘。采取机械化操作,600亩水稻育秧4天便可以完成。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技服务小分队专家来到了杨友田田间指导春播。目前,我县的早稻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考虑疫情期间劳力短缺问题,以及农户因劳力短缺不能育秧、技术缺乏不会育秧、天气太冷不想育秧、成本太高不愿育秧等问题,为提高农民种植双季稻积极性,该局通过引导龙头企业、育插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开展早稻工厂化育秧、集中育秧,创新集中育秧机制,提高集中育秧市场化、现代化水平,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全县共落实早稻集中育秧主体81个,预计示范带动可抛插大田6.5余亩,增加早稻种植面积0.7万余亩,全县早稻种植面积恢复到了12万亩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