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天子只是个傀儡,可为什么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成功?

翼德绣房


同样是挟持皇帝,在董卓那里就是把自己搞死的一步臭棋,为什么到了曹操这里就变成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了呢?其实无非也就是以成败论英雄,曹、董二人的结局如果互换,今天我们的评论也就该改写了。


从表面上看,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发号自己的施令,谁敢不听就扁谁,的确很爽。但天下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挟天子这件事情也一样。曹操固然可以对诸侯们说,我给你们的文件都是皇上的意思,但各地诸侯们一样可以说,你丫这是矫诏,是假传圣旨。反正双方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
更重要的是,放个傀儡皇帝在身边,你是恭敬好呢,还是不恭敬好?如果你毕恭毕敬的,凡事都请示汇报,那你当初把他弄来干嘛?嫌自己太自由,给自己找副枷锁?还是嫌自己手上权力太大,要找个人来移交权力?或者你真的是准备匡扶那气数已尽的汉室(这个事情刘皇叔都不想干,你一个外姓曹阿瞒瞎起什么哄)?
个人觉得,拿住汉献帝,并没有给曹操的事业增加多少成功的砝码,反而很多时候还给曹操惹来了不少政治麻烦。所以,这绝对不是曹操成功的原因,连之一都不是。

而你说的这个成功,可能只是名正言顺罢了。



小智戏说


老规矩,先说结论——挟天子”真正厉害之处:政治伦理优势和人才优势

第一,“挟天子”让曹操占据了政治伦理高地,抬高自己,打压敌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得到强力推广,其意识形态在两汉三百年获得了官方和民间普遍认可,“忠孝仁义”成为人们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而“忠君”这一条,在所有行为准则中占据最高的地位。

而曹操“挟天子”后,至少在表面上,就获得了辅佐天子之“名”。儒学还被称为“名学”,强调名正言顺,这样曹操“挟天子”后讨伐其它诸侯,就占据了政治伦理的高地,有了意识形态上的优势。比如刘备就曾说过,“操虽汉贼,但托天子明诏,正进四方,名正言顺。”

这种情况下,对抗曹操就等于对抗天子,是一种“逆道行为”。这让曹操的反对者们总是感觉束手束脚,没等打仗呢,在舆论上和心理上已经先输了三分。

第二,“挟天子”让曹操以东汉政权的名义吸收了大批人才。

三国时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挟天子”后,大量一心向汉的人才主动投奔曹操。

因为虽然汉室式微,汉献帝只是个牵线木偶,但只要皇帝在,他就是士人心中的正统。很多人愿意投靠曹操,不是看中曹操这个人,而是为了在名义上的效忠汉室。

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曹操手下的“最强大脑”荀彧。荀彧的厉害,大家都知道,他号称“曹操之子房”(曹操的张良),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之一。

除了在战略战术上的谋划外,荀彧凭借这自己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为曹操推荐了很多的人才,比如荀攸,锺繇、郭嘉、杜畿、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戏志才等等。这些人都是因为荀彧,才在曹操阵营中崭露头角的。

以荀彧为代表的这些人才,主观上效忠汉室,客观上却增强了曹操的实力,并帮助曹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正是“挟天子”的厉害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