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前言:提到海明威就會想到《老人與海》。想到《老人與海》“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還有那句經典的話“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無數人曾被鼓舞震撼,英雄準則與形象,心中銘記。

海明威(1899——1961)美國著名小說家。

海明威創作了一系列硬漢形象的作品,描述主人翁面對死亡,不怕死亡,冷靜對待死亡的準則英雄的形象吸引著讀者。例如《永別了,武器》《太陽照樣升起》《老人與海》等。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小說表現了作家對世界和人之間關係的獨特認識。

小說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垂垂老矣,以打漁為生,我們能感受他艱難不屈的境況。他的夥伴是一個叫諾曼林的小男孩,八九歲的模樣。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我看著都失望至極。

為了捕獵到一條真正的大魚,桑提亞哥出了很遠的海,這樣一定會面對潛在的死亡的考驗。他非常老,沒有多少力氣了,他也不再認識以前曾經為他導航的星座,偶然迷茫多半堅定,不服輸的精神支撐著老人,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的大馬林魚。

馬林魚非常強壯,重量超過1500磅,桑提亞哥與它鬥爭,直到他的手被割傷、流血,直到他的視力模糊,直到他感到頭暈,他仍然與魚做鬥爭從來沒有一絲放棄的念頭,他孤身一人,沒有助手,給他加油鼓氣的人都沒有,惟有他的勇氣做伴。

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場面很像殊死搏鬥,老人沒有食物了,沒有武器,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簡直像奇蹟出現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殺死了馬林魚,把它拴在船邊往回趕。

更大的搏鬥出現了,一群鯊魚前來搶奪他的大馬林魚。他又得開始苦苦抵抗了,就像生命中遇到的磨難,不能躲避。桑提亞哥精疲力竭,險些送命一一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

真正令人失去意志的不是這些壞事,而是緊隨其後的沮喪懊惱。把沮喪和懊惱驅散了,壞事就會在陽光下分解轉化消散。

最終老人擺脫了那些鯊魚,最終,老人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搏鬥之後的疲倦,使他很快進入夢想。夢中出現了那往昔美好的歲月。他太累了,但是他沒有被打敗。因為他表現了勇敢和力量,贏得了尊嚴,經過了考驗,所以,他是勝利者。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小說把主人公桑地亞哥置放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上,乘風破浪,直面生與亡,生與死的博弈中得出高尚的生命宣言:“人,你儘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他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用行動做到了,這就是海明威的“硬漢”精神。

大海神秘莫測,充滿各種暴力,一個人與茫茫大海對照,那是多麼孤獨的處境。鯊魚,他人的冷漠,都是有形無形的暴力。老人自然是代表人類的一份子,與自然共處並頑強拼搏的一份子。老人與大海之間關係的描寫,就體現了作家對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孤獨與苦難、失敗與抗爭的命運之途。

孩子諾曼林第一個來看望桑提亞哥,諾曼林一直是桑提亞哥的真正的朋友,老人的“硬漢精神”後繼有人。這是作者的一種美好夙願,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意願。因為人類永遠不會被命運打敗。

桑提亞哥“又一次夢見了獅子”,他的雄心壯志還在想,他的心裡充滿力量,人類身上的這種硬漢精神和超邁的人格力量永遠不會被打敗。

小說最後對遊客場景的描寫,說明一個人的英雄行為,並非能被所有人理解,對那些芸芸眾生來說,老人的故事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無聊談資。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桑提亞哥就是海明威心中的自己,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明威被稱為迷惘的一代。

為什麼這樣說?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等一群青年作家懷著革命民主的理想奔赴戰場,卻目睹了人類空前的大屠殺。原來“民主”“光榮”“犧牲”等口號都是欺騙、迫害、鎮壓。他們對社會、人生大感無望、痛楚。故通過創作小說描寫戰爭對人類的身心殘害,內心藏著太多迷惘、彷徨。

但是海明威,沒有被迷惘佔據生命,他仍然有不屈的鬥爭精神,他的鬥爭是與困難與邪惡鬥爭。海明威把這種意願付諸文字間,他小說裡的拳擊師、鬥牛士、獵人、漁人等,都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性格,面對暴力和死亡,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都表現出一種從容,保持並彰顯了人類的尊嚴。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英國的評論家貝茨說:

“海明威是一個拿著板斧的人”“他以誰也不曾有過的勇氣把英語中附著於文學的亂枝剪了個乾淨”。

他的作品透露著最明顯,最樸素、簡單的文字。給讀者體驗到人最真實最自然的一面。人性本就質樸,再輝煌的歷經,都可以用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不需要添枝加葉,當然這需要作家的功底。

海明威曾說:

“我寫作時,站在那裡,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迫使我儘可能簡單地表達我的思想;等到要修改時,我就坐下來,這個舒適的姿態,容許我勾去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餘的東西。”

“冰山原則”的創作理論就是海明威提出來的。指的是人的語言對於人類的思想的表達就像冰山一樣,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把自身感受和思想情緒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

一方面,不需要表達完,讀者有讀者的看法。另一方面,語言相對於人的豐富感情來說,是匱乏的,無論如何是表達不夠的。

文字裡的感情都由讀者自己來揣摩,不同年齡段的人,不同思想層次的人,體驗的感覺有所不同。你能得到多少就擁有多少感受。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結語

生而為人,如此平凡渺小,為何那麼多熱血男兒能夠在困難重重的道路上,打破自身渺小皮囊的束縛,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因為他們不曾被打敗。

老人會老去,從生命的角度來說,這不正是一種迴歸嗎?生命更替,四季輪迴,猶如年輪在樹幹裡牢牢地又繞了一圈。那是生命曾經拼搏奮鬥的痕跡。

老人夢裡的迴歸,是他不屈意志傳承下去的起點。那個跟隨老人的小男孩,也會像他一樣走向大海深處,去捕最大的魚。

海明威用文字代言自己內心的百折不撓,追求勝利,實質是追求光明。更重要的是,海明威通過硬漢的生存方式和生死哲學,啟示人們如何在現世中保持人性的閃光尊嚴。


《老人與海》——人不會被命運打敗,只因有熱愛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