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一個人可以接受被毀滅的事實,卻無法接受被打敗的事實。——海明威

《老人與海》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聽過,或許也聽過這首歌。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相繼拿下了美國普利策獎還有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由一位老年漁夫和一隻巨大的魚鬥爭過程而展開。作者想通過這本書表達的意思很明顯,人生就是不服輸!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他一連84天沒有打到魚,但一直沒有放棄,在第85天的時候,繼續航海遠行。

打到魚是他的目的,但是打魚的過程,卻是他的使命。

他一生都和大海相伴而行,每天風雨無阻,按時出海。他是孤獨的,所以他會每天跟自己對話,跟路過的小鳥說話。

手受傷了,他跟自己的手說:“你怎麼樣了?今晚我會為了你,多吃點東西。”

小鳥落在了他的桅杆上,他跟鳥兒對話:“你好啊,這是你第一次出遠門嗎?”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他喜歡和男孩一起吃海,他只有男孩一個朋友,但是男孩的父母看他打不到魚,就不讓他跟著老人的船了。

老人雖覺得遺憾但並未抱怨,他不止一次跟自己說:“要是男孩在就好了。”

但是男孩不在,他一個人依然可以將船駛到大海深處,繼續著他的冒險旅程。對於他來說,男孩在固然是好,不在自己也不會過得太差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後來老人終於碰到一條大魚,可那條魚是在太大了,老人年紀太大了,他制服不了他。於是老人與大魚展開了三天兩夜的殊死搏鬥。

當一個人沒有什麼再可失去的時候,他是無敵的。最終,老人贏了。老人咆哮著將魚叉刺進大魚的心臟。戰鬥結束了。

可是故事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大魚太大了,老人只能將它綁在船邊,不停流血的大魚引來了更多的鯊魚....老人再次站起來,他知道,自己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在《老人與海》這個故事中,“魚”象徵著一切生命體必須面對的敵人,象徵著每個人都將遇到的磨難,象徵著我們必將進行的自我超越。

生命的謎底如同繁星和海水一樣難以窮盡,每個人的際遇都是自己生命成長裡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都是自我最獨特的象徵。無論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我們都終將或是曾經與那樣一條“魚”不期而遇。

這些“魚”,會向我們發起凌厲的攻擊,若不加反抗,我們的生命就像在大海中飄蕩的小船。我們不僅要同“魚”戰鬥,站在自己的小船上,找準時機,用力揮舞起我們的武器,爭取一擊制勝。更關鍵的是,我們應該像老人聖地亞哥那樣,鍥而不捨,不輕言放棄。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在《老人與海》整本小說中,作者都採取平鋪直敘的表達手法,使故事變得更加真實,震撼人心。

有很多人讀過《老人與海》,覺得老人是個悲劇人物。可是我並不這麼覺得,你說老人難過嗎,他是難過的,可他難過的大概並不沒捕到魚,可能是因為那個小男孩走了,可能是因為小鳥不會跟他說話....

我們在老人身上看到的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無限之間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繳械投降呢?還是頑強拼搏呢?老人告訴我們積極的進取和行動,是必然失敗面前的不屈不撓的行動,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行動本身。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老人與海》是本簡單的小說,讀起來卻有著很多的思考。我們的不屈服,只是想要在自己的命運裡,去證明自身的價值性,做到無太多遺憾的人生。

當你迷茫,覺得自己所做的似乎沒什麼意義的時候,建議你們可以買一本來讀讀,人這一生何其短暫。不管做任何事,都該是為了自己。

書中有原版英文全文,每段話旁都附有中文註解。封面內還可掃碼獲取同步音頻。

每頁文末也附加了疑難詞彙註解,不僅滿足了閱讀需求,還可以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老人與海》:沒有失敗,只有戰死,終其一生我們都是為自己而活


現在買一本書還附帶《小王子》+《泰戈爾詩選》+《動物莊園》,四本書一共才69.8元。作為孩子的啟蒙讀物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