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戚继光和冯子财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一位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冯子材,他们二人不畏强敌,奋勇作战,率领中国军民成功打败了外敌入侵,在中华民族史上誊写了可歌可泣的一笔,下面就对他们的英雄事迹分别阐述。

一.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到了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一些地方贪官、恶霸、奸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杀抢掠。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冯子财的故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汉族,祖籍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从此,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沿海一带的倭寇和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后来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因功勋卓著又进封少保。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冯子财的故事


二.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冯子材(1818-1903),钦州人,字南干,号革亭,清末将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史载“短衣草履,佩刀督队”,经过浴血奋战,法军大败,乘胜追击至越南文渊、谅山等地,歼法军1000多人,取得镇南关大捷。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冯子财的故事


镇南关大捷是清军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获得的一次全面胜利,它使清军在陆上战场的局面转败为胜,转守为攻,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戚继光和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的事迹始终激励着后人,虽然他们来自两个不同朝代,但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沉重打击了侵略者,为维护国家尊严做出了榜样。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冯子财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