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家人好榜樣 孩子好習慣

家人好榜樣 孩子好習慣


彭波:家人好榜樣 孩子好習慣

力帆光彩小學 彭波


各位家長:

大家好,根據安排讓我給大家說說大人們如何給孩子們做榜樣。在講之前,我就給大家講故事,感受一下大人的所做所為對孩子們影響如何。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孩子看到媽媽將奶奶的衣服裝進一隻口袋裡,帶著奶奶出門,就問:媽媽,你們要幹什麼去?媽媽就說:奶奶年齡大了,我把她送到養老院去。孩子就說:媽媽,你要記住把那隻口袋帶回來喲。媽媽就問:為什麼要把口袋帶回來呢?孩子說:等你老了,我也好用那隻口袋裝上你的衣服送你到養老院呀。不知這個媽媽聽了後,會有怎樣的表現。孩子不知贍養老人是兒女的義務,反過來還認為媽媽的做法是對的,人老了就應該把他們送到養老院,這就是所謂的"上行下效"吧。在孩子的心中,特別是10歲以前的小孩,大人在孩子心中是絕對的權威,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並且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喜歡跟著大人學習。我相信,所有在場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一個好習慣:孝順、文明、禮貌、勤奮、節約、會學習、講衛生等,只要我們大人做好榜樣示範,八九不離十,你的孩子就能按照你的期望發展,當然,孩子錯了,應該指出的必須指出,應該批評要批評,該教育要教育。俗話說得好:言傳不如身教,有很多要求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樹立榜樣是無聲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家中的大人如何給孩子做好榜樣。

老家裡經常會聽見一句話:你看,那個娃兒跟他爸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說話跟他父親一個腔調,做起事來也與他父親一模一樣。即使,孩子是收養的,幾年過後,說話呀、做事呀都跟家人一樣,甚至長相都相似了。這充分說明,大人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每個方面的做法,就是在給孩子示範,孩子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表現在行動上。

一、說話

有很多家長會說,說話誰都會。說話的人要說得得體、簡潔,特別是提意見,讓別人能心服口服,打心底地接受,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表情等。我舉個例子,與大家互動一下,看一看說話有沒有技巧。現在各位家長最惱火的事應是孩子玩手機的事了。我在上班的過程中,聽到一對祖孫倆對話。只聽見婆婆生氣地說:一天只知玩手機,手機能當飯吃,學習成績那麼差,我看你以後怎麼辦?孫女回應說:你一天就只知我在玩手機,你又不知道我在手機上幹什麼。婆婆說:玩手機不都是玩,不務正業。孫女還是耐煩的解釋到:我在手機上看小說,我以後要像韓寒一樣寫小說,照樣可以生活。(聽了後,如果是你的孫女或女兒,你會怎麼回答她)婆婆聽了後,就開始數落孫女:寫小說,寫小說能當飯吃,能掙錢的話,個個都去寫小說了,一天不想個正經,我看你以後有什麼出息!我們來分析一下婆婆說話有什麼問題?

一是婆婆是帶著偏見看待問題。在她的心目中,手機就不是一個好東西,玩手機就是不務正業。手機是智能產品,是時代進步的標誌,是個好東西。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如何處理玩手機與學習、生活、勞動之間的關係很重要。

二是婆婆不瞭解寫小說也是一個職業。每個人都有長處,只要發揮所長,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其實,現在社會上有那麼一批人是靠寫作來生活的。但是寫小說這個職業要出名、出書後,才能掙錢,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說掙錢就掙錢。如果我們婆婆好好說話,注意開導的話,孩子是可以從手機轉入學習的狀態的。但是老一輩都認為寫小說是不學無術,也是不務正業。因此,我們大人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人活到老,學到老。

婆婆心中對玩手機是不接受,但又沒辦法阻擋,只能在嘴上說說。但是你說得越兇,孩子的牴觸情緒越大,你的話就變成嘮叨了。可想而知,結果是不歡而散,各走各的,互不理睬了,互相賭氣。

手機管理應是大家所面臨的一個難題,順便給大家支幾招。手機管控要像大禹治水一樣,要疏而不能堵。現在在家帶小孩的大都是爺爺奶奶們,小孩玩手機不是像你們學習。因為你們不知道現在手機裡面都可以玩什麼,所以你就不知道手機對小孩的吸引力有多大。首先,你要承認可以玩手機,要充分了解玩手機帶來的愉悅,不要一提到手機就火冒三丈。招數一:思想開導法。招數二:時間控制法。招數三:地點控制法。招數四:陪伴法。招數五:榜樣示範法。這個主要適用於年輕的家長們。

怎樣才叫會說話呢?那就是要達到互相溝通的目的,能夠讓娃娃愉快地接受你的教育,說話之前,先冷靜,不帶感情,理智說話,就事論事,千萬不能說氣話,說傷人的話。說話語氣很重要,要信任、鼓勵、尊重,我們會說話了,孩子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孩子也學會說話了。我再舉幾個例子。

如,孩子想學打籃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孩子,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的運動員。"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也教孩子要信任人。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打籃球能當飯吃,一天不學好,光幹一些不正經的事",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同時還給孩子錯誤地示範如何損人,如何打擊人。

如孩子第一次幫大人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也給孩子示範,如何包容一個人的錯誤。

如你要求孩子做作業,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就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玩是可以,那你玩多久回來做作業?"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他自己來處理休息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到時,他要麼主動回來,說明他學會了自律;如果玩忘了就叫他一下,他會很樂意接受的,因為是他自己說的。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作主的意識會越來越強。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幹,而粗暴地反對他。你在給孩子示範如何尊重別人的要求,如何用商量的口氣說話,同時還教給孩子如何管理時間。

由此看來,說話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會說話,教育的效果就會好,同時,也給孩子與人交流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2、 做事

說的好,不如做得好,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孩子一個示範和榜樣。凡事要做好,就少不了一個"勤"字。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勤奮學習的人,那你就勤奮工作或生產。人天生是愛勞動,你看,小孩什麼都愛弄。你掃地時,他要爭著掃地;你栽菜時,他也來栽菜;你做飯時,他也在鍋邊轉,這些都證實了孩子天生愛勞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懶,是怎麼回事呢,與我們大人的示範作用密切相關。

以我為例,我上班有些累,回到家躺在沙發上就不想動了,想喝水時,就叫媽媽給我倒,想吃水果,就讓妻子給我削。不知何時,我的孩子想吃水果,就叫她媽媽給她洗,很有幾次,發覺不對,這個與我做的壞榜樣有密切的關係,我馬上改正,並指出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還有,為了讓孩子養成勤於做家務的習慣,每次要吃飯之前,就叫孩子去抽筷子,端飯等。開始幾次,她很爽快。有一次,我叫她去,她卻反問道:為什麼你總是叫我去,而你不去呢,就知道命令人,我不去。我馬上意識到我的行為已經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說:好,我錯了,我馬上改,我們一起去抽筷子,端飯。孩子立馬動身,與我一起進廚房,也沒有不情願的意思。

家庭小事處理是這樣,工作、學習、生產的處理也是這樣。平時,對工作我從來就是超前完成任務,不喜歡拖泥帶水。即使晚上加班,也要完成當天的任務,孩子經常看到我晚上加班,養成了不完成任務不休息的習慣。我孩子到初三時,作業特別多,孩子在學習上不管做作業做到多晚,她都要把完成才睡覺,這或多或少受到了我的影響。因此,我們大人只要積極做事,勤奮勞動,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對學習積極的人。

3、 交往

人在社會上不是獨立的,免不了與人交往。人與人的交往就是一個字"誠",做人誠信,做事誠實。處理與人交往的事,就是要做好與長輩、鄰里、朋友三類人的相處。

(1) 與長輩相處要尊敬有加

百善孝為先。像開頭給大家講的故事一樣,你對待家裡的老人是怎樣對待的,孩子是在向你學習。你送老人到敬老院,將來你老了,孩子就把你送往敬老院;你每次上街回來都要給老人買好吃的,將來你老了,孩子也會給你買好吃的,有出息了還帶你出國旅遊。大家還記得中央電視臺1臺,有一個廣告:媽媽每天給奶奶洗腳,孩子戰戰兢兢地端了半盆水說:媽媽,洗腳。這個畫面,多麼暖心,我相信,每個人都想這樣的場景發生在自已家中。帶孩子為了啥,"養兒防老",不就是讓老了有個依靠、有個保障嗎?你對老人不尊敬,用農村的一句話來說,那是要遭報應的,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對其他長輩也要尊敬,遇見長輩,熱情地打個招呼,不能總讓長輩給你打招呼吧。在路上遇到長輩,讓長輩走前面;當長輩在發話時,要認真聽,並用眼睛注視著長輩;帶孩子吃酒席時,上席要留給同桌的長輩坐;當長輩遇到搬不動了的東西時,主動幫忙搬一搬等等,長期這樣,孩子自然就學會了如何尊敬人,關心人,心疼人。

(2) 與鄰里相處要熱情和睦

遠親不如近鄰。處理好與鄰里的關係顯得尤其重要,也是在給孩子示範如何與同學、朋友相處。我記得小時候,為了田邊地角而吵架罵人,現在也有,因為一些小事就開罵,罵起人來簡直不堪如耳,有的人因為罵人而把聲音罵嘶。孩子就學會了老子、狗日的等罵人的話,學校裡、教材上是沒有罵人的內容的。這個壞榜樣,讓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學會罵人解決問題,孩子容易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與同學斤斤計較。如果面對鄰居有困難而幸災樂禍的話,孩子就容易做事袖手旁觀;如果面對鄰居串門,愛理不理,不熱情,還藉口說,有事要走,長期這樣,孩子就容易學人冷漠對人,敷衍。總之,家人對待鄰居寬容、理解、熱情、熱心,那孩子就容易對他人寬容、理解、熱情、熱心。這就像農村有句話說的一樣: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3) 與朋友相處要真誠以待

人來到這個世上,不僅僅只有親人,還應該有朋友。大人如何對待朋友,這也是在給孩子示範如何對待朋友。對待朋友就一個字"誠"。如果大人在對待朋友虛情假意,那孩子容易糊弄朋友。

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幾家耍得好的朋友一起出去旅遊,我們幾家人不分彼此,你主動買點柑橘,他主動為孩子們買點紀念品,沒有關係,但孩子不一樣。有一次,我們三家人一起出去旅遊,孩子們想去遊樂場玩,另一個家的家長主動把錢給了,我家的孩子給我不好的臉色看。我就問:怎麼哪?我的孩子把我批評一頓,別人都主動給我們給錢,你怎麼不主動,你好意思嗎?我就對孩子說,在其他地方,我會主動呀。在其他地方用錢時,我就提前做好給錢的準備,讓孩子覺得我不是一個鐵公雞,一毛不拔的人。也可以看出,我們對待朋友的做法,他們是看在眼裡的。如果我還是不主動,會讓孩子覺得父親是一個小氣之人,長大後,容易算計人,容易變成一個佔小便宜的人。

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最重要就是家庭和睦,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積極樂觀、說話和氣。家長的職責不僅僅是將孩子安全地送到學校、安全地接回家,也不僅僅是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更不是有求必應的無所節制的大手大腳,需要的是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家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互相指責,那是給孩子示範爭吵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後遇到問題,就會提高聲音,與別人大吵大鬧,顯得很沒有教養。不能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遷怒於孩子,父母之間的爭吵、冷戰行為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甚至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無足輕重的,產生深切的被遺棄感,然後,有的孩子覺得家人都不愛我了,留在世間沒有意義,就會做一些跳樓、跳河等的傻事出來,不知大家見過這樣的現象沒有。我在一個學校督考時,有一個女生學習很不好,數學那一堂考試來晚了一點,老師就說:你咋遲到呢,都考試了。這個孩子立馬就轉身,不考了。後找來班主任,班主任就說,他爸與他媽因為吵架,他媽就喝農藥死了,因此這個孩子只要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說自殺的話。這其實就是她媽媽給她作的一個不好的示範,她認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死。這是多可怕的事,我相信大家在電視或報刊中也看到這樣的新聞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有的也已發家致富直奔小康去了,有的也許會認為,上學還不是為了讀書學本事賺錢,我的錢已經不少了,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每天在家玩牌、打麻將,搞得烏煙瘴氣。有的把孩子獨自放在家裡,自己出去花天酒地。孩子畢竟是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和控制力都還不強,這樣的環境會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學壞容易學好難啊。一個全家人都勤奮勞動或工作的家庭,必定會讓孩子變得勤奮起來,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促進。

各位家長朋友,孩子是家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衷心的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好榜樣,培養出一個個品德高尚、成績優秀的好孩子,打造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