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一位母親拿回來一筐蘋果,她每天給兒子、丈夫和自己各分一個。時間一天天過去,筐裡的蘋果一天天減少了,最後筐裡只剩下一個蘋果了。吃罷晚飯,這位母親把蘋果交給兒子說:“孩子,這最後一個蘋果就由你來分吧!”兒子接過蘋果,拿來水果刀,一分為三,爸爸、媽媽和他自己各一份。這位母親笑了,說:“孩子,你學會了公平--這正是我希望於你的。”後來,這位孩子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就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約翰.傑伊。

一個蘋果,既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這雖然是個“個案”,但是其中蘊涵的道理卻有普遍意義,那就是家庭的引導和教育,對孩子的未來起著關鍵的作用。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一位教育家說:“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人的行為,習慣,品質將形成人的最終命運。”

而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品質的形成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偉人----孟子、柳宗元、徐霞客、林肯、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等,他們的成功顯然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各種挑戰;如何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便成了父母們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教育理念,以及來自老人的各種經驗傳授,新與舊之間,中和西之間,我們經常不知道如何去甄別和選擇。正面管教中國區早期的元老級導師之一王霄老師,她用《王霄老師的5堂幸福課》帶領我們解開10大養育難題。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1、尊重孩子,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教育父母自己的過程,你希望孩子怎樣,你自己就應該怎樣。從孩子的語言和行為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看到自己的言行。在和孩子溝通時,他們能夠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站在孩子的身邊給予他表達的權利和機會,然後再幫助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

家長們總是試圖用多種方法教育出好孩子,然而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教育預期目標時,那種深深的挫敗感就打敗了自己,而對孩子生出更多的埋怨。但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又怎會產生出愛呢?

那在改變不了孩子的時候,作為父母,是否可以嘗試著改變自己呢?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良行為習慣多的是批評,而給與的正面引導則在批評之後。如果我們在不良行為出現就給予正確引導,相信孩子會更樂於接受。當我們改變自己,嘗試著包容的接納孩子,會發現原來教育可以變的輕鬆許多。從敵對的情緒中跳出來,讓親子在愉悅的氛圍中互動,會讓自己身心愉快,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所以我們幫他選擇,幫他做決定,避免他受傷害。但就是在我們一次次的干預下,孩子失去了培養判斷能力的機會,失去了對外界事物的興趣。要知道,有些事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嘗試,哪怕是錯,他也能從中獲得經驗,這是成長必經之路。

你想象一下你在走路,一個人在旁邊不停督促你,說下一步走大一點走的快一點,你要看路面別摔了,你反而就不會走了,你會很煩躁。監督的人也會很煩躁,因為他想,我都告訴你應該這麼去做,為什麼不按照我說的去做呢?我是為你好啊,你還不聽我的,你就不是在傷害我嗎?於是衝突就會升級。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句話也特別適用於做父母的人。有修養的父母也應該是一個“伏爾泰主義者”。

2、營造輕鬆有愛的家庭氛圍

“我的孩子不能輸給別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強”“千萬不能讓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培育“牛娃”的夢想讓家長們樂此不疲,“別人家的孩子”讓童年變得沉重,難以抑制的“比娃”衝動讓教育顯得急功近利。

其實,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背後,都有望子成龍的家長,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讓家長們深陷漩渦卻無法自拔。愛攀比的家長培養孩子絕大多數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

這些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發洩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是為了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不讓自己在家長會上丟臉,在同學會上可以吹噓;還可能是為了完成自己當年未實現的夢想,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所以極力把孩子變成一個可以展示的產品,或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實現夢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終沒有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主體和獨立的個體,沒有考慮孩子內在的需求和心聲。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我們每個家長都要認真的反思一下,你所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而塑造的模樣,其實只是你的一個面子工程。你是否真的思索過,到底是要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還是塑造一個以孩子本來面目為原型的自由又快樂的人。

一次,有人問哈里.杜魯門的母親,是否為自己有一個當總統的兒子感到驕傲?這位母親回答說:“是的。但我還有一個兒子正在田裡挖土豆,我也為他感到驕傲!”身心健康、快樂向善、自食其力就是成才,就值得父母為之驕傲。

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為孩子創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幸福的天堂。但多數人卻把方法弄錯了。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育的人。

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裡,孩子會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感情豐富、自信心強。所以,要首先給孩子營造—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其次,要滿足孩子的歸屬感,使孩子感到被愛、被尊重。

每個孩子都像花的種子,每人花期不同。每一朵花都有自己開放的季節,有的花起初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每一個孩子的生長髮育亦有快有慢,快和慢沒有優劣,只是節奏不同。很多時候,父母因為外界吵雜的聲音,而急於讓孩子去綻放,卻忘了花開有時。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有一位農民,將家裡五個孩子全都培養成了大學生。記者去採訪這些孩子,問他們的父親是怎樣把他們培養成才的,孩子們說:“身教。父親從不講大道理,他為我們制定一份計劃,早晨五點起床,鍛鍊身體,包括他自己。每天早晨,父親總是第一個起床,敲敲我們的房門,不多說一句話,我們便很自覺地爬起來。十幾年如一日啊,父親從未間斷過!我們從跨進小學的第一天起,父親便發給我們一個臉盆,一個搓衣板,意味著以後我們要自己照顧自己了。我們的獨立性便從這一個臉盆,一個搓衣板開始了……”

雖然親子教育的對象是孩子,但真正唱主角的卻是父母。就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修煉自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王霄老師把培養孩子看成人生的自我修煉,看成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5個詞:選擇、接納、連接、改變、放手,分別表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接納生活的本來面目,讓家庭的連接永遠不斷,改變從自己做起,最後是帶著愛放手。《王霄老師的5堂幸福課》是一趟有關愛與自我關懷的旅程,在途中,父母會遇見更好的孩子,也發現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