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成为旁观者的连岳


选择成为旁观者的连岳

当连岳登上热搜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因为我几乎已经忘记这个人了。

早些年在微博和豆瓣上,连岳的存在感是很强的,他在厦门PX事件中成为意见领袖,那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也是非常可悲的阶段性高点),之后连岳对于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会积极发声,观点也常常能拔高一筹,引来很多人的追随和转发。2012年之后,微博的美好年代一去不返,连岳转战公众号,至今发表1400多篇文章,积累了几百万粉丝,而我已经很难在朋友圈再看到他的文章。今日专程去他的公众号看了一下,广告接的不少,也能带货,文章写得也不少,大多是岁月静好的鸡汤,热点也在追,观点却已经不痛不痒,俨然“理中客”老法师的姿态了。

连岳上热搜的起因是因为他在一篇文章末尾说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养作家,被解读为是在影射方方,然后被很多人群起而攻之。我起初倒觉得没什么,文人之间睚眦必报的太多了,偶尔揶揄几句似乎没必要上纲上线。而连岳在周三发表了一篇回应,读完之后,我感觉惊诧不已,并在于他说的市场君主论经不经得起学术推敲,也不在于很多人批评他丧失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气节,而是他讲的那几个观点,我完全能够明白其逻辑和背景,因此在我眼中,他的观点无比微妙,往前一步,退后一步或是原地不动,神鬼人立现。

连岳选择做一个幸福的人。

其实谁都没有资格去指责他的,我也一样,如果我拥有那些选择,我未必会成为一个比连岳更好的人。如果所有的选择都是自主的,不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很多人都会选择往前一步,离神圣和伟大更近一点,连岳一定抵达过这条路更深处,看到了那些代价,他承担不起,所以他退回原地,关上了房门。他拥抱市场和商业,还有了自己的公司,专心经营自己的IP,成为了一名头部自媒体人和畅销书作家。当年连岳的同路人和追随者们,有人继续前进,头破血流,有人身退心进,深藏利刃,而连岳原地踏步,终于成为了时代的旁观者。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是理解连岳的,对于他选择成为旁观者这一点,实难诟病。然而既然是旁观者,便拥有了选择的自由,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更容易拎得清的。连岳此次在不为之处有所为,终究还是没能独善其身。


选择成为旁观者的连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