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我們一方面面對更加成熟、規範的市場;

另一方面是更加變幻莫測的市場走向;

還有一方面是是新技術、新場景在不斷加速的應用落地。

我們應該堅守怎樣的品牌哲學?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沒有人能知曉我們在未來幾週會面臨什麼,但每個人都非常清楚,新冠病毒將測試我們的善良和慷慨的程度、超越自我和擯棄個人利益的程度。”

“在這個非我們所願、前所未有的、複雜迷茫的世界裡,我們的任務就是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技能最好地呈現出來。願智慧和優雅陪伴我們前行!”

這段話來自於哈佛的校長勞倫斯·貝考。

就在上週,貝考校長和他的夫人剛剛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辭別舊10年,一腳踏進在新10年的路口,我們心情沉重。


週期性的寒冬加新冠上全球大流行的某種“不可抗力”,中國經濟史詩般的高歌猛進明顯放緩,年初時“保6”與“穩5”的探討,一如當下“比慘”的爭論。

今天,我們要正視的現實是過去倚靠“大生產+大渠道+大物流”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大企業大品牌們,在線下渠道乏善可陳成為新常態的情況下,每個經濟體都面臨著增長之痛、生存之憂、發展之惑。

一片灰頭土臉中,依然有人神采飛揚。

去年,李佳琦活成了網友心中的“年度經濟人物”;

拼多多在下沉市場開始包圍巨頭,吹響挑戰的“集結號”;

華為在火花四射的貿易摩擦下化危為機,將“卡脖子”的手變成了發展的推手。

歲寒,方知松柏之後凋;困境,更顯企業真成色。

今天我們聊聊我所觀察到大品牌衰敗的緣由,以及品牌價值鏈被反轉的過程中,還有哪些“翻身”的機會。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1從B2C到C2B時代,在劇烈且不可逆變化中消失的“品牌”。


過去我們學習Marketing課程還是廣告創意、媒介管理,都講究一個“定位”,無論是市場定位,還是品牌定位。

這是典型的B端思維,從廠家出發去推一個事先想好的品牌形象,然後尋找氣質與品牌相契合的明星代言。

做一條10秒的廣告,不僅需要有明確的信息提煉,媒體高強度的覆蓋,結合消費場景的強化,經過年復一年的傳播,在消費者腦中形成品牌認知。

Marketing,是工業時代最偉大的商業創造之一。

通過“大生產+大渠道+大物流”與媒體、渠道、生產緊密咬合,形成了B2C的基本範式。

在過去B端是商業行為的起點。

通過規模效應、嚴苛的市場競爭以及不斷的媒體鞏固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的勝者必然是寶潔和沃爾瑪這樣的品牌。

國內最明顯的例子是富貴鳥、匯源、美特斯邦威等等,靠著規模效應、迅速的崛起,在經歷了偏離主業、非理性擴張後,造成了企業債務違約數量明顯上升,這裡既有結構性和體制性的難題,也說明——


老一套玩法,不靈了。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消費者要求個性化、實時關注、隨時消費……毫無疑問,C2B的變化將推動Marketing的根本性改變。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消費者逐漸有成為一切商業行為的起點。

他們要求更多的“健康”,於是我們見到了無糖的蘇打水、精釀啤酒、可追溯原廠地的有機蔬菜,橫空出世;


他們要求更多的“有趣”,於是我們見到了南方的時令小吃青團、故宮的朕來了便籤、鍾薛高的“瀘州老窖冰淇淋”,應有盡有;


他們要求更多的“小眾且特別”,於是我們見到了馬應龍唇膏、老乾媽衛衣、大白兔香水、玲琅滿目;


他們要求更多的“互動與真實”,於是我們見到了縣長下場直播帶貨、搖滾歌手在線k歌、時尚明星在線分享,應接不暇.....

互聯網分割消費群體,品牌格局發生根本變化。

在大眾消費者所構成的長尾市場中國呢,給中小品牌留下了巨大空間。它們利用互聯網營銷方式,使得消費群體有機會快速接觸到自己,極大分割了主導品牌的市場佔有率。

在過去依靠廣告,投入重金,依靠規模效應,打造品牌的方式日漸式微。

可以預見,在劇烈且不可逆變化中,註定有消失的“品牌”。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2.後疫情時代,網紅經濟、大數據與雲計算是否傷害了品牌?


很多品牌方,特別是長期依賴線下渠道的老字號、餐飲企業在疫情下,開始了從線下到線上商業模式的遷徙。

內聯升,老字號吳裕泰,先後上場。

“我們的目標客戶群是95後,但是目前這部分人群的銷售佔比只有20%,大部分客戶是出生在1980年之前的。”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旭在“老北京”數字化轉型媒體溝通會上談到。

從老字號熱火朝天的投身“在線事業”,我們或可發現——


網紅經濟、在線經濟衝擊的從來不是品牌方向,而是品牌戰略


商業的本質是供需匹配,是買賣雙方交易的達成。

如果說在過去現代工業經濟體系中,我們熟悉的生產流水線,對接大渠道、媒體、品牌效應等都與之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們是更像是一個系統的不同組件,齒輪聯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哪怕沒有需求也要創造出需求。

而當下,大數據結合雲計算是一種信息處理的手段,不再是零碎的處理信息,而是對海量信息的集群式、規模化的統一調度。

現在企業和品牌依託於大數據與雲計算,來分析趨勢、捕捉機會,不再單純依靠精確、定量化的數據來做理性分析。

綜上,網紅經濟、大數據與雲計算現在將攻破工業時代品牌構建的最後一個堡壘,推動整個商業社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沒有需求就迅速作出改變匹配需求。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3.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的“革命”。


當下我們一方面面對更加成熟、規範的市場,另一方面是更加變幻莫測的走向,還有一方面是是新技術、新場景在不斷加速的應用落地,我們應該堅守怎樣的品牌哲學?

首先,我們要專注真實,聚焦長期的生意,彰顯對商業文明的體察。

有數據可查,中國企業壽命遠低於歐美日。

企業要想行穩致遠,必須煉就“逆週期力”。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到了該從暴富神話的短暫迷狂中抽身而出的時刻。

其次,我們的品牌要回歸理性,保持對商業規律的敬畏,保持對消費者的尊重。

技術會改變,但經濟規則不會;

市場在變,背後的邏輯不變。


變化是表,不變是裡。

因此,談變革、話轉型、求顛覆的時候,讓我們多點定力,離價值近一點,離真實更進一步,價值賦予更多一些。

再次,疫情之下,越是危機,我們越要推崇向善的生意,保持定力,心懷對商業倫理的尊重。

去年,網易對絕症員工“拋棄”、水滴籌掃樓事件、視覺中國版權的糾紛都曾引發輿論的指責,這是世道人心的分量。


企業無需委屈,反而要珍視被批判的價值:

若無公共精神,則公關無意義;若無自律,必有他罰。

網紅難長紅,淺薄的“吸睛”很難持久,越是艱險,越需要堅守專業主義。

綜上,岸將舒柳,山欲放青,不論是宏旨清晰的G20,還是按下暫停鍵的全球貿易,我們都要堅定地傳遞發展的信心。

心有宏願,不計風雨;胸有星火,必將燎原。

品牌,以真實為名,品牌以發展為基,用拼搏對沖風險,用信念昭示未來。


-end-


《哈佛校長公開信》2020,3月13日,哈佛官網;

《B2C品牌的消亡》商界,2020年3月刊;

《疫後經濟喚醒蟄伏的發展潛能》 楊學義,環球人物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疫情下的品牌,一場以真實為名,要求定力的“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