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跨境電商為什麼選東南亞?一文給你答案!

做跨境電商為什麼選東南亞?一文給你答案!

電商全稱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已經有20多年了。時代大浪淘沙,從最早的國內首家B2B網站“中國化工網”到現在的阿里巴巴、京東,電商這個行業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商的不斷壯大與繁榮,在促進消費與結構調整方面展現出強大的驅動力。如果把電商這些年發展的歷程進行階段性的一次性劃分,電商從1.0、2.0到3.0應該能涵蓋這些年來電商的更新與迭代。

電商1.0

這是傳統零售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將賺錢的想法、生意搬到互聯網上,開設自己的網站,這一階段品牌最多的需求來自線上商城。

電商2.0

這是平臺電商的大時代,主要代表為阿里巴巴、京東等。技術的變革讓平臺增加了ERP、CRM系統,慢慢的,平臺也開始提供B2C、B2B與B2B2C等方向的解決方案。

電商3.0

這可以說是社交+電商,把商品內容的分享傳播到種草社區、論壇、社群,從而引導用戶進行消費的新型生態模式。

記得羅胖子在一次跨年演講中有說過很簡潔明瞭的一段話:未來的一切都將是社交。社交+電商憑藉較強黏性、互動性、精確用戶細分與巨大商業潛力以及較低營銷、時間成本迅速發展起來。近幾年,直播+電商又在興起併火熱起來,你是行業頂尖kol,你的帶貨能力那便毋庸置疑。

國內電商賣家的數量每年都在增漲,針對賣家如何去引流、帶貨總是有新的方法出來。這裡像是一座圍城,有的賣家想出去,有的擠破頭都想進來。有這麼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20多年電商一路走來,也成就了很多的中小賣家。

那時,大家看到這個行業的紅利,都紛紛加入電商這塊圈子。毫無疑問,現在國內電商市場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市場狼多肉少,想在國內電商市場存活,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高額的資金成本、高階的知識成本,這與早期入行的賣家相比要苛刻的多。

做跨境電商為什麼選東南亞?一文給你答案!

既然國內電商難做,那看看國外,或許還有不錯的機會。縱觀亞洲市場,東南亞儼然已成為許多人做跨境電商的首選區域。

新加坡

新加坡經濟發達,人們消費能力強,互聯網和智能機普及率很高,是東南亞最為成熟的電商市場。

數據顯示:2018年新加坡30歲以下人口占比為37%。從2017年到2021年,新加坡電商市場預計將從33億美元增值到51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11.2%,而網購人數也將從2017年的64.8%增長到2021年的80.9%。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經濟充滿活力,其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完善,這個電商市場極具吸引力。全球電商企業和本地企業正在馬來西亞搶佔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2018年馬來30歲以下人口占比為54%,電商市場的收入約13億美元,預計收入將呈現17.6%的年增長率,到2022年的市場交易量將達到26.35億美元。

菲律賓

菲律賓是東南亞電商的潛力市場,年輕人佔比很高,菲律賓人是互聯網重度使用人群,菲律賓是已經連續三年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時間最多的國家。

數據顯示:2018年菲律賓30歲以下人口占比為58%,電商市場的收入約16億美元,預計收入年增長率為15.2%,到2022年的市場交易量將達到28.71億美元。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有2.6億人口,人口出生率高,有超過1.3億互聯網用戶,被認為是全球最有前途的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印尼30歲以下人口占比為52%,電商市場的收入約91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印度尼西亞電子商務市場將產生460億美元的在線零售額。

泰國

近年來,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泰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說,每年舉辦“泰國電子商務周”,該國約有5700萬互聯網用戶,佔總人數的82%。

數據顯示:2018年泰國30歲以下人口占比為36%,電商市場規模約35億美元,預計2018-2022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2%,並在2022年達到58.3億美元。

越南

越南在東南亞跨境電商這塊,雖然許多人對其重視程度不夠,與未來相比,目前也可以說是在低谷的過渡期。數據顯示:2018年新加坡30以下人口占比為48%,電商市場的收入約27億美元,預計收入將呈現13.5%的年增長率,到2022年的市場交易量將達到45.43億美元。

做跨境電商為什麼選東南亞?一文給你答案!

整體來看:在東南亞,互聯網覆蓋面大,人群有龐大的消費能力,政府對電商有許多政策性扶持,電商行業可參與度極高。

這裡年輕的韭菜很多,他們愛上網,很喜歡網絡購物,電商消費必不可少。

當然,如果站在賣家的角度看問題,做東南亞跨境電商的優勢就更直觀了。

1

東南亞是藍海市場,與其在國內電商這樣的紅海市場中去做炮灰,還不如去東南亞市場大展身手,東南亞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從格局看,平臺多,每個平臺都有各自的優勢,競爭未成定局。

2

東南亞電商平臺不像淘寶,其規則少,入駐門檻低。因為市場還未成熟,許多規則還待完善。所以各種新興平臺都是處於初始階段,對中小賣家很友好。部分中小賣家在隨著平臺崛起時,可以順勢成為大賣家。

3

平臺操作容易上手,雖然說東南亞平臺很多,但lazada一個是阿里系,shopee一個是騰訊系,所以操作方面與國內電商平臺是非常接近的。進一步說,資本力量的介入,也讓這兩家電商平臺相較其他平臺優勢更大。

4

東南亞與中國有距離優勢,東南亞國家中泰國和越南與中國接壤,其他幾個國家也不遠,時效一般在10-15天左右,這樣就不用像做歐美那樣,因時效慢,而貨款壓力大。

任何一個市場都是有競爭的,在東南亞電商這塊,並不是說每個人入場都輕而易舉的把店鋪做起來。每一箇中小賣家,如果你想走到食物鏈頂端,你就得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心血和成本,這是一個非常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型。總之,東南亞電商市場未來可期,大家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