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書精選:中國茶藝文化

茶書庫

茶藝師網

最新/人氣/經典/文化/教材

茶書精選每天推送

 杜育《荈賦》、張載“芳茶冠六清”等文字詞語讚譽茶藝之美,可謂風華絕倫;再深層次,我們更同感杜育的秋曰登高採茶、取山泉備東陶、尊賢喻志釋懷的情趣之美,一種遠離塵世、獨自沉浸感念之美。魏晉沒能留給後世足夠的文字資料供我們探索當時的飲茶風流,但在這樣一個風雅的社會里,堂而皇之地將飲茶稱“水厄”“酪奴”,非一般情感不能領悟其在日常生活裡的親近感和時尚性。以魏晉風流的意識為強大動力,飲茶作為憧憬風流之美的生活藝術在這一時代迅速普及,對於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也不例外,進一步烘托了魏晉茶藝繁衍的風流高雅、遺世獨立的審美情趣。
  唐代是一個尋求儒、釋、道融會貫通的時代,以特殊現象出發反映一般規律的思維方式,帶來了《茶經》的問世,有了茶藝的體系。《茶經》裡的茶藝高度頌揚精益求精、中規中矩之美,每一個美的發現,總在試圖探索其中的原因,或者相互之間的關係,美在和諧秩序之中。唐盧仝著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飲茶可獲得羽化成仙,達到人生至美境界。時代的思想風格總也相似,有趣的是,盧仝之法依舊要通過七碗茶的循序漸進,才可以得道。唐代茶藝以中規中矩、循序漸進為審美趣味,造就了一統世界的飲茶秩序。


  宋時代人對茶有無限的熱情,甚至痴迷。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自由開放、尊儒重教。在思想建設上注重以立足現實的思辨回應各種思潮、強調入的主觀意志。因此,宋人關於茶的理想不同於唐人這般象徵主義,而是力求現實化。飲茶不是詩意的消遣,而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不朽即在無窮的變化之中,在於過程。宋代點茶鬥茶分茶蘊含的審美思想和審美感受是獨特而驚豔的。
  點茶,是宋代對唐陸羽茶藝改革後創立的新程式,主要原因在於茶葉生產加工水平提高,茶餅質量較之唐更加鮮嫩、醇和,茶藝的關鍵步驟改煎(直火開湯)為點(去火開湯)能使茶湯更美味,與之相符的器具、流程也都發生了變化,自成體系。宋代點茶包括備器、選水、末茶、候湯、熁盞、點茶、分茶等一整套複雜程序的茶藝。關鍵在於候湯和擊拂,茶筅、湯瓶、茶盞是宋茶藝最核心的茶具。點茶主要分小碗點茶(如蔡襄《茶錄》所述)和大缽點茶(如趙佶《大觀茶論》所述)兩大類,後者點湯擊拂後,再將大缽裡點好的茶湯分在茶盞品飲。小碗點茶在鬥茶競技時用得較多,在茶會雅集或廟堂之上時用大缽的較多,後者常用來體現皇恩浩蕩。
  點茶過程中的擊拂注湯是一個很短暫的時間,高手趙佶將之細分為七個步驟、七次加湯,每一湯的動作要領及湯麵變化都予以形象描述,在這更為短暫的時空裡,點茶人從中體會到不同層次的感官體驗,這是一種極細膩、極精緻的審美體驗。宋代點茶還有一個更奇幻的審美對象,是點茶時形成湯花沫餑,十分豐富厚實,可持久咬盞、可形象為文字圖案。宋盛行鬥茶,老百姓鬥湯花咬盞的持久性,不僅能評出點茶高手,也是對茶葉採摘加工質量好壞的評比。文人雅士們更多鬥茶湯花幻化的藝術形象,“水丹青”“茶百戲”由此而來,宋陶谷記錄了“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點茶丹青高手,以及“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的茶百戲現象。趙佶也認為自己點茶的茶麵呈“疏星皎月”狀態。

茶書精選:中國茶藝文化



  硃紅纓,教授,浙江杭州人。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院長、浙江樹人大學茶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省重點學科茶文化設計藝術學術帶頭人,中國普通高等教育茶文化專業創辦人之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副理事長、曾任世界茶聯合會秘書長。從事茶文化專業和學科建設,開創性地建構了普通高等教育茶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始終專注在茶作為文化產品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貢獻。完成論文、著作、諮政報告等50餘篇(部),主持承擔教育部及省市級科研項目30餘項。曾受邀赴日本、韓國、捷克、澳大利亞、迪拜、白俄羅斯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等地進行茶文化學術交流.是茶藝文化學院派的代表,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活躍在茶文化的多個領域。

目  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茶的三面相:“啜苦咽甘,儀態灼灼”
第一節 茶之為飲
一、飲之用


二、飲茶法
第二節 飲茶之美
一、風流與即興
二、不完美的崇拜
三、審美態度
第三節 茶藝
一、儀式化
二、符號
三、精神
第二章 茶藝五元素:“格物致知,和而觀之”
第一節 仁愛之道:茶
一、茶類劃分
二、茶葉命名
三、品質的形成
四、茶葉審評鑑別
第二節 智慧之用:水
一、水的地位
二、沏茶用水
第三節 表禮之形:器
一、茶藝器具名稱
二、按質地的分類
三、主輔位的劃分
第四節 忠義之舉:火
一、燃料與火候
二、候湯的情趣
第五節 信守之德:境
一、古人茶境情調
二、席、藝、境
第三章 習茶四必要:“仁心涵泳,儀規切己”

第一節 習茶必要之:成生活家
一、清潔
二、勞動
第二節 習茶必要之:人情禮法
一、人情
……
第四章 流程五湯法:“杯碗壺鍑,烹沏有序”
第五章 茶會呈百態:“人情雅集,茶席規劃”
第六章 茶史譜四藝:“芼煎點葉,溯回從之”
第七章 茶藝有三昧:“見茶是茶,歡喜自得”
參考文獻
後記茶藝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