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12.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反映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的学问。归纳起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经济的长期增长,二是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理论。经济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失业率下降,经济下降(或增长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下降而失业率上升。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短期波动的理论。

「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简史
和传统经济学认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不同,凯恩斯认为“需求决定供给”。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动物精神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基本心理因素的存在,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就停止增加或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引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凯恩斯主义:建议政府放弃过去“自由放任”的政策,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经济体系内的协调失灵造成的,市场有自我修复功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会引发更大危机。
货币主义:认为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实行“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由于人们有可能对政策做出理性预期,并在事先就采取了对策,因此旨在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是注定要失败的。


真实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因此政府没有理由去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认为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具有积极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而内生的技术进步则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12.3  国内生产总值

12.3.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不仅包括产品价值,而且包括劳务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一个存量。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12.3.2 GDP的核算
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 核算GDP的第一种方法,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在现实中,最终产品的用途无外乎四类: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分开,没有相互必然联系,消费不足就加大投资是没有依据的。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政府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要引起注意。

「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12.3  通货膨胀
12.3.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度量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某一固定篮子消费品和劳务的现价与基年的同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价格的比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代表性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现价与基年的同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价格的比例。
12.3.2 通货膨胀和货币
如果我们用Y表示实际产出,P表示价格水平,M表示经济中的货币总量,V表示货币的周转速度,就可以得到如下“货币数量方程式”: 实际产出Y×价格水平P=货币总量M×周转速度V
12.3.3 通货膨胀的后果
通货膨胀不仅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掠夺性的财富再分配,而且会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12.4  失业率
12.4.1 就业、失业及其衡量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12.4.2 失业率与GDP的关系
奥肯定律:失业率的变化率和实际GDP的变化率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

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学问。其关注的问题包括经济的长期增长短期波动

现代宏观经济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围绕着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宏观经济学分成了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真实周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几个重要流派。

「经济通识」12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学

GDP是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GDP的核算中,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这三种主要方法。 GDP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生产变动导致的,也可能源于价格变化,为了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需要采用实际GDP的概念。根据基年选择的不同,真实GDP的计算会有差异。为了对经济状况进行更为准确的比较,人们通常还使用人均GDP。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总体上升。刻画通货膨胀可以用GDP平减指数的变化、CPI的变化,以及PPI的变化。通货膨胀的产生和货币关系密切,从长期看,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不仅扭曲资源配置,导致掠夺性的财富再分配,而且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劳动年龄人口分为劳动者、失业者和非劳动者,其中前两类人口总称为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称为劳动力参与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称为失业率,这两个比率共同刻画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失业率的变化率和真实GDP的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