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黃昆(化名)在拿到病理診斷報告時,他很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診斷報告上寫著"左肺上葉等五個標本",它確鑿無疑地證實了醫生的診斷——腺癌,腫瘤侵及髒層胸膜。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黃昆做的決定是"立即手術",同時他還慶幸手術過程並沒有發生意外。然而,儘管黃昆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自以為足夠樂觀豁達,但是手術帶來的痛苦還是大大超出了黃昆的想象。

同一病房的隔床病人的景象,現在在黃昆身上如出一轍地重現。黃昆全身上下插滿膠皮管子以維持生存,頭頂上的血壓儀嗡嗡作響,供氧器噝噝吐泡,呼吸機的熒光屏上跳躍著綠色的熒光,使這間病房充滿沉重的氣息。

術後麻醉劑的作用漸漸過去,黃昆身上的痛苦每一分鐘都在加劇,同時還伴隨著高燒帶來的昏沉。強烈的創痛並不是發生在延肋骨切開的那條30釐米長的刀口,而是在胸腔裡面,甚至於撕扯全身的神經。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更要命的是,黃昆必須按醫生的要求不間斷地大聲咳嗽,讓氣流衝進胸腔深處,再爆發出來。醫生告訴黃昆,這是每一個完成胸科手術的病人必經的步驟。人體原本擁有五個肺葉,左二右三。肺葉本來是個充滿氣泡的膨脹體,在經過這樣一次手術後,黃昆的左肺已被切除一葉,另一葉的空氣也全被擠壓出來,扁平如紙。所以只有拼命咳嗽,強令氣流進出,將保留下來的肺葉充氣膨脹,填補空洞的胸腔,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補償已經失去的呼吸功能。

咳嗽本來不是難事,但現在由於胸腔內部那些新鮮未愈的創傷,這輕而易舉的過程變成了反覆施加的酷刑。黃昆可以聽到呼吸裡帶著沉重的擠壓聲,每次吸氣都要使足全身力氣,而每一次咳嗽都好像有無數尖刀從裡到外隔開黃昆的胸膛,又好像有一塊灼熱的頑石在五臟六腑肆意碾壓。

黃昆忍不住想,今後他再也不會隨意使用"撕心裂肺"這個詞了——要不是經歷了眼前這一切,黃昆怎麼也不會懂得什麼叫做"撕心裂肺"。

黃昆已經連續48小時不能入睡。樓裡樓外的所有聲音,都在他的耳朵裡被無限放大,彙集成擾人清靜的噪聲。走廊裡的消毒水味順著門縫鑽進來,讓黃昆更加難以忍受。到了第三天夜裡,疼痛終於擊垮了黃昆的意志。黃昆不得不要求醫生給他注射一支嗎啡。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一針下去,果然疼痛大緩,渾身舒適,甚至還能夠小睡一會兒。但醒來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擔心成癮,所以黃昆再也不敢索要嗎啡,寧可睜著眼睛,忍著劇痛,捱過這漫漫長夜。

而黃昆的妻子小西(化名)晝夜守候在他身邊,悉心照料。女兒也是寸步不離,表現出從未有過的耐心和體貼。有一陣子黃昆覺得自己實在是脆弱不堪,

幸好有她們在,否則黃昆覺得自己恐怕真的熬不過去了。

病房裡,醫生和病人彼此彬彬有禮,按部就班,護士們也能做到召之即來,有求必應,但總像隔著一層紙,永遠不能形成默契和共鳴,也不帶任何情感。

其實情感這東西不僅難以言傳,就連意會也很不容易。每天的查房時間,醫生都會魚貫而入,依次站在你的病床前,噓寒問暖。可是黃昆覺得這一切都是在完成既定程式,就像數學家在解開一道數學難題,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精準無誤而又冷漠無情。沒有人會琢磨病人的心情好壞,他們關注的只是你的呼吸和脈搏。

黃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頭:他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正確,經歷了一次成功的手術,卻感覺自己更像是一個被現代醫學的冷漠包圍著的孤獨無助的人,這好像一點都不合邏輯。

黃昆看著臨床的人相繼被抬走,他終於知道哪裡不對了。醫生跟他說手術很成功,但醫生並沒有傳遞給他日後可以高枕無憂的情緒。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黃昆讓妻子去問問醫生,現在是什麼情況。妻子回來後卻是愁眉不展,前幾天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小西定了定心神,還是決定要跟黃昆說實話,瞞著他實在是不像話。

"醫生說手術的確很成功,但是不能保證體內完全沒有癌細胞了。有可能存在肉眼和各種檢測手段不能發現的亞臨床病灶或微轉移灶。

通常來講,這時候是需要接受放化療的,但你的身體情況目前能不能挺住毒副作用那麼大的化療藥物,實在是很難說,強行用藥,可能會得不償失。"

黃昆回想當時彷彿被雷劈了一樣,大腦一片空白。遭受了手術的罪,以為自己距離康復不遠了。現在卻告訴他,體內還是可能存在微小病灶,並隨時有"癌細胞"再度來襲的可能,他能夠撐過一次,但他未必能撐過第二次

黃昆以前只知道如果能夠接根治性受手術治療,至少說明他的腫瘤發現的還比較早,並且身體狀況也比較好,所以治癒的可能比較大。他也聽說如果只接受了手術治療,醫生沒有再建議放療或化療,也是個好消息。

醫生在手術中和術後還會再判斷是否有轉移的情況。比如通過病理學檢查判斷手術切緣是否有腫瘤細胞、清掃淋巴結中是否有癌細胞,從而進一步確定腫瘤分期。對於早期病情侷限的患者手術就可以治癒,對於有一定周圍侵犯或轉移的患者會根據具體情況和腫瘤類型選擇放射治療或化療。

也就是說,黃昆體內存在轉移的可能性。

和大多數人聽到轉移的第一反應一樣,黃昆覺得自己真的時日不長了。

"轉移了還治什麼呢?不就是等死了嗎?難不成還能繼續開刀嗎?"

沒錯,黃昆這種"手術成功"並不意味著徹底治癒,從此和腫瘤說拜拜。因為癌細胞具有遊走性,有極少數腫瘤細胞有可能在術前就遊走到其他地方潛伏起來了,如果免疫細胞未將其清除,過段時間就會出來作亂。

越早期的腫瘤發生微小轉移的幾率越小,治癒率也就越高,早中期或者中期偏晚的腫瘤就很難保證手術前有沒有一些不安分的癌細胞已經隨血管或淋巴管跑到別處了。

所以,根據術後病理分期,部分患者需要進行術後化療、放療,目的就是讓體內殘留癌細胞能夠儘可能被徹底殺滅。

遺憾的是,放化療並不適合所有患者。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但化療的識別能力差,不僅大量殺滅了腫瘤細胞,也造成了正常細胞的死亡。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增加了併發症的可能;而且小部分處於休眠靜止且耐受化療的腫瘤細胞殘留在體內,也有復發的危險。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雖然化療能夠達到緩解壓迫、止痛等效果,但是化療治療極易產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突發等巨大的毒副作用,嚴重挫傷患者的免疫功能,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沉重打擊。

黃昆此時可以說是被逼上絕路了,這也不適合,那也不適合,難道他真的只能等死了嗎?

但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老天這次真的對黃昆網開一面,雖然關了黃昆一扇門,卻還是給他開了一扇窗。對黃昆來說,這扇救命稻草般的窗戶就是免疫細胞療法。

經過體外培養的自體免疫細胞輸入人體後,在與癌細胞的博弈中能夠圍而殲之;對於手術後的患者,此時採用免疫細胞療法,可以通過自體免疫細胞在數量上的優勢,消滅殘存的癌細胞,降低術後復發的情況。如果是聯合化療,免疫細胞療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目的,趁化療後病人體內癌細胞減少的機會,充分發揮自體免疫細胞的作用,進一步驅除殘餘的癌細胞。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免疫力的強弱直接決定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而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衰退。

2018年6月3日,黃昆在妻子小西的陪伴下,接受了第一次的iNKT免疫細胞療法治療,隨後配合健澤聯合用藥。經過2個療程的化療以及iNKT治療後,微小病灶部分明顯比治療前縮小了。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本以為成功的手術讓他“逃”過一劫,沒想法轉身便陷入癌復發深淵

經免疫學檢查所見,黃昆第1次用藥後的第9天,對比用藥前外周血中的NKT細胞數量有所增加。另外,通過2次用藥後NK細胞以及活性化NK細胞數量都有所上升。觀察到IFN-γ產生細胞數量對比用藥前,第2次用藥後的第28天受到aGC刺激,產生反應,IFN-γ產生細胞數量有所增長(約1.7倍)。炎症標誌物的CRP數值在用藥前為1.03(mg/dl),第2次用藥後減少至0.43(mg/dl)。用安德森症狀評估表(MDASI-J)評價癌症痛苦指數,第2次用藥後的第7天降低至用藥前的平均得分以下。

黃昆知道,任何的疾病都沒有絕對性。癌症在所謂的"手術成功"之後,仍然有復發,轉移的可能性,糾結絕對的治癒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黃昆覺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定期去接受iNKT免疫細胞療法的治療,隨時掌握體內免疫細胞的情況,一旦有新的情況發生可以得到治療。如有腫瘤疑問或者困惑可以點擊下方鏈接“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