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前文中講到了揮速與球速的關係,當揮速超過臨界值,球速反而會下降,今天再來講講旋轉與速度存在什麼樣的聯繫。

一、超旋轉現象

羽毛球的飛行數據同樣有臨界點,受到阻力的影響,離拍後會分幾個階段減速,搞清其中的超旋轉現象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高吊殺技術的應用。

1) 第一階段(迎風減速)

迎風阻力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球速會轉化為旋轉(能量轉移),該階段屬於完全減速;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第一階段


2) 第二階段(旋轉加速)

迎風阻力與渦流動力相持,旋轉能量會提供一定的動力,保持勻減速,這個過程稱為旋轉加速,該階段屬於不完全減速;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第二階段


3)第三階段(超旋轉減速)

當球速達到臨界點(約80km左右),旋轉速度超越迎風阻力所賦予的能量,渦流動力會轉變成渦流阻力從而取代迎風阻力的主導地位,減速幅度會大於上個階段,同時伴隨震盪,這個過程稱為超旋轉現象;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第三階段


4)第四階段(重力加速)

也就是重力主導,這裡不細說了,在空氣動力一文中已經講過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第四階段

可以看出,飛行週期的第一階段減速最大,第二階段減速較緩,第三階段瞬間減速大於第二階段,第四階段屬於勻速下墜。

重點解析:一四階段是自然條件影響,屬於無條件減速和加速,二三階段可以通過拍面讓球旋轉,屬於有條件減速,具有一定可控制性,基於這樣的特性,二三階段的掌控對於球速就有著很關鍵的作用了。

(注:絕對球速具有主導地位,有條件減速僅僅是輔助作用,對於高水平對抗來說,這點細微的差異也許可以改變勝負)


5)超旋轉現象

初速度越大,旋轉越快,旋轉加速作用就越大,超旋轉減速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初速度越小,旋轉越慢,作用就越小,並會出現球速反超現象,發生的臨界點會改變。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旋轉加速段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超旋轉減速段

(注:旋轉速度在球速相當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加速作用)

超旋轉現象體現在高速高遠球上的突然向下墜落,而慢速高遠球則是保持拋物線飛行,此時球速超過快速球,但還在半路上,而高速球已經到底線,這就是很多人好奇職業球員平高球速度快,但不會出界,而業餘球速慢反而容易出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二、“重殺”與“快殺”

接著這個話題,或許可以分析一下“重殺”和“快殺”的區別,因為沒有太多的數據支持,簡單的推測幾種不同的猜想,至於時間和球速哪個作用更大,由大家自己來判斷!

1)旋轉的方向

首先我們要明確出球時會有三個旋轉方向,以常規的內旋擊球為例:

右手正手內旋擊球是逆風旋轉,出球後轉速先歸零再轉為順風旋轉,下稱右手球

左手內旋(反手)擊球是順風旋轉,出球後即開始加速旋轉,下稱左手球

正拍面擊球是平飛,出球後沒有旋轉,之後開始順風旋轉。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旋轉擊球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不旋轉擊球


2)第一個推論:超旋轉推論

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左手擊球轉速最快,發生超旋轉現象的作用最快最強;正手擊球轉速最慢,發生超旋轉現象的作用較弱,根據超旋轉理論,在接球時,左手球減速最快,故球速最慢;右手球減速最慢,故球速最快。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超旋轉推論


3)第二個推論:時間推論

這個推論是旋轉快的球由於飛行的主要時間減速變緩,相同的飛行距離時間縮短了,大約在0.2秒以內,相當於壓縮了接殺的準備時間,所以球變“重”了,即左手球最重,右手球最輕。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時間推論


4)第三個推論:能量推論

這個推論,要先認同這樣的概念,速度是動能,旋轉同樣是動能,球的飛行總能量是速度+旋轉。

根據能量守恆來看,內旋擊球的能量賦予了球速+旋轉,而正拍擊球的能量只有球速,可以得出,正拍面擊球的初速相對會快一點,內旋擊球初速較慢,在相同球速接殺的時候,右手球轉速最快,故能量值最高,顯得更重,左手球反之。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能量推論


三、抽球與吊球

抽球和吊球同樣適用於上述理論。

1)平抽球

半場抽球和半場殺球距離較短,按照央視給出的數據,中場殺球時間0.14秒後出現超旋轉現象,飛行總時間0.18秒,等距離抽球按1:1.4推算,飛行時間約為0.12秒,此時慢球速尚未反超,而高轉速球還有渦流助力,所以結果與殺球正好相反,即左手抽球更快更重。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正手反抽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2)切吊球

吊球似乎同樣適用超旋轉推論,在擊球時通過增加順風旋轉讓球在保證高速飛行的同時,又能在過網後急速貼網下墜,也就是說,

劈吊:右手球效果最好,左手球反之;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劈吊和滑板

滑板:左手球可以反向包切,效果最好,右手應避免使球產生過多旋轉。

羽毛球裡的黑數據,讓你顛三倒四的臨界點!(二)

左手滑板包切


綜上所述:

羽毛球的旋轉速度對於整個飛行過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並會在球速臨界點改變減速幅度,不同的擊球方式,旋轉速度均不相同,就會有不同的即時球速和飛行時間,在飛行中期旋轉越快減速越慢,在飛行後期旋轉越快減速越快。

簡而言之,球的旋轉會使實戰產生以下幾種情況:

殺球:球速理論右手有利,時間理論左手有利;

右手球員正手(左手反手)劈吊、劈殺較為有利;

左手球員正手(右手反手)滑板、抽球更為有利;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儘量以正拍面擊球為主,以減少球的旋轉,條件允許的也可以反向包切,重殺究竟是左手還是右手更有利,有待考證!


後記:

其一:有興趣的愛好者可以對比一下,林丹和李宗偉的數據,或許可以發現與這個結論有一定的吻合程度。

其二:深入研究的話,或許還可以根據場地風速、來球特性等方面給出針對性的擊球方式,比如反手接殺抽球,是具有旋轉加成的,威脅性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