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程序化交易历史与展望

中国程序化交易历史与展望

文 / 谈效俊

个人背景和三个时代

我本人大概在2009年的时候知道有程序化交易这个事情。当时我在一家期货公司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程序化交易发展也恰巧从期货市场开始。我能够从最开始就近距离观察程序化交易发展。在2013年到2015年前后,我又经历了中国期权上市的各种筹备工作,因为当时期权上市,交易所跟期货公司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并且当时我是期货公司做市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也实际参与了期权做市交易。我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期权、做市程序化分支也算比较了解。2018年,我跟同事一起创办了希格斯投资,主要业务是采用程序的方法,在市场交易。

从2018年到现在,我跟市场很多投资者面对面交流过,从他们那里学到其它市场参与者,他们在怎样进行程序化交易。现在我王婆卖瓜来说,我们应该算市场空间还不错的交易商。我们在国内各种市场都有比较丰富的程序化交易经验,并且我们有经验丰富的quant、程序员还有交易风控人员,我自己还算一个市场老兵,所以谈一下我对国内程序化交易发展过程的看法。

我个人把整个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时代。

第1个时代,从2009年到2011年。2011年CTP柜台系统成为市场主流,我把这个时代叫做“开端时代”。

第2个时代,出现了专注于优化交易速度的柜台系统。CTP出现其实并不是专门针对速度优化。从专门优化速度交易的柜台系统出现,一直到2015年股灾之前,这个时代叫做“淘金时代”。

为什么叫做“淘金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特点是市场有效性比较低,非理性交易者比例很高。对一个理性交易者来讲,其实有非常多可以盈利的交易机会。这个时代比较适合揭竿而起创业。

第3个时代,从股灾结束一直到现在。这个时代和2015年之前相比,市场有效性提高不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交易团队更加成熟。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群雄逐鹿”。

为什么叫“群雄逐鹿”?其实这个就是类比大家熟悉的三国时代,之后还有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足鼎立,甚至到后来三分归一统。这个时代的交易机会比淘金时代少,竞争更加激烈,局势没有完全定下来。


1开端时代

首先是我体验过的“开端时代”。在2008年的时候,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属的信息技术公司:上期技术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一个软件平台,叫CTP:Comprehensive Ttrading Platform。这是国内率先向交易者提供开放C++的API,这很重要。

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这两个事情结合,出现了中国最早一批较为专业的利用托管服务器、C++交易程序进行套利交易的程序化交易者。股指期货刚上市的这段时间,股指期货跨期套利润比较高,但不得不说,当时的期货公司比较老土。

虽然期货公司可以接触CTP,并能接受股指期货。但最早通过程序在市场中进行股指期货跨期套利并且获得利润的,并不是期货公司。最起码据我所知并不是。有少数交易者开始程序化交易后,期货公司发现,程序化交易者的交易量竟然可以这么大。一个稳定的交易者交易量占据期货公司非常大份额,并且交易收益稳定,这是之前期货公司没见过的。

当时有炒手也可以获得相当稳定的收益水平,但像程序化交易早期这么稳定收益,还是让非常多的人感觉到很震惊。期货公司也发现,这个交易竟然这么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最开始没有服务器,没有API,就做不了交易,大家都会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会做不了交易。但这个观念现在已经变得很普及了。

开端时代,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市场有各种声称自己是做量化交易的人或者机构,大部分都不靠谱。现在量化交易的门槛一般来讲比较高,需要学很多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但当时不管历史背景什么样,经历什么样,都突然说我是做量化交易的。

当时大家觉得,算一算移动平均线,然后再根据移动平均线做几个交易规则,这样就算量化交易。如果仅仅这样,确实没有门槛。后来这批声称搞量化的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因为野生距离真正科学的研究距离非常远,所以非常难取得成功。

在开端时期,CTP在期货公司开始变得大规模普及。这主要因为要求使用CTP,还有要求使用API的客户变得越来越多。

本来CTP进入期货市场的时候,是以挑战者身份进入市场。后来它成为期货市场份额最大的柜台系统提供商,托管的概念也在各个期货公司里面都流行起来,很多客户都开始知道托管。CTP流行开之后,之前很多期货市场的老牌柜台开发商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开放API。 这些API跟CTP的API都非常像,可以说CTP实际上奠定了API标准。


2淘金时代

第二个时代是“淘金时代”。从优化交易速度的柜台系统出现开始,一直到2015年股灾。

CTP流行之后,一些专业程序化交易者因为要使用专门的设备,还要进行服务器托管,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交易速度更快。当时市场很多开发商为了响应市场需求,上期技术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柜台系统——CTP迷你。

原来的CTP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交易平台,涵盖了期货公司运营所需要的各项业务。包括委托单收发、风险控制、结算、银期转账等功能。CTP迷你试图剥离掉跟交易没有关系的功能,比如结算信息、转账。

CTP迷你仅仅负责收发委托单、检验、资金、检查委托的合法性,它的功能更精简,速度更快。还有很多其他开发商也都做了类似CTP迷你的软件。比如2013年前后,中金所下属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推出了一套飞马系统。

飞马系统应该属于比较早期在CTP体系之外,并对CTP构成一定挑战的柜台系统。不过飞马系统挑战的不是CTP系统的综合交易平台的功能,而是专注于把速度做得更快。期货行业里面还没有哪个软件能够挑战CTP的综合交易平台的功能,基本都在速度快上做文章

飞马柜台在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股灾期间达到顶峰,当时中金所有很大的交易量都跑在飞马系统上。

当时市场上并不是只有CTP和飞马,还有很多崭露头角的柜台系统,其中就有中信期货。中信期货开发了众信柜台系统。中信期货本身背靠中信证券,在期货界里属于头部公司,再加上他们有速度名列前茅的众信系统,因此,2013下半年2015年股灾之前牛市期间,中信期货在股指期货上的交易量特别大,在国内是无可撼动的市场老大地位。

这是程序化交易创业的比较好的时期。现在市场上挺多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机构,都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这个时候市场的有效性,远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可以盈利的交易机会还没有被充分利用,也比较容易发现。

我们在2011年和2012年,最开始试图做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我们进入的时间距离股指期货上市已经两三年了,跨境套利的竞争很激烈,除非有特别优势,很难通过跨期套利获得利润。

后来我们很幸运的在市场中找到一个小特征,然后按照小特征做交易,从市场中稳定的获得利润。现在回过头看,这个特征很浅显,交易机会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有,这个特征很快就失效了,不能再用。

如果一个创业团队就两三个人,学术背景不错,但没什么经验,这样的团队如果要发现市场无效之处并盈利,这个事放在2015年之前,会比现在简单很多。

那个时候市场成熟度本身不如现在高,并且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还有非常多非理性交易者涌进来交易,这些交易者提供了大量的盈利机会。

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赚钱,并不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因为交易机会多,我当时在做ETF的申赎套利,做分级基金套利,做股指期货的跨期限套利。

其实这些交易原理都非常简单,套利机会应该不会大规模存在。但当时由于市场非理性,参与者太多,因此就让在股灾之前牛市的期间,很多从事套利交易的人都赚了很多钱。后来证监会公开一个俄罗斯人控制的伊世顿公司,据说他们是在股指期货上赚了十几亿人民币。

伊世顿的技术一定是非常高吗?并不一定,当时市场非常混乱,盈利机会多,才让他们的交易利润这么高。按照曝光的材料来看,他们确实存在一些违法行为。但如果是现在,我相信他们很难像2015年一样,在市场上砍瓜切菜。

当时很多在市场中小有名气的公司,在股灾之后,业绩就变得泯然众人。可能因为遍地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技术没有升级,在新时代就很难像之前一样赚钱。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赚到足够多的钱退隐山林了。

2015年股灾之前,市场上有非常大量的从事人工股票短线交易团队。股灾时,证监会处罚了一家叫做东海恒信的一家公司。我提公司的名字,并不是想诋毁谁,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当时人工短线的股票交易,可以看作是程序化交易的人工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两者一样,只是那个时候程序化交易接入做股票的机构还比较少,因此手工做短线就显得特别突出。在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里,东海恒信在24个交易日通过这种交易赚了1.3亿人民币。市场当时挺疯狂,靠交易员手工就能赚这么多钱。现在市场的有效性比之前高很多,以前很明显的盈利机会,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

在股灾期间还曝光过一家叫司度的公司。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外很有名的一家交易公司城堡集团在国内的子公司,这家公司他应该是在国内比较早从事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的机构之一,一直到现在为止,也不太知道他们当时交易量有多大、利润有多高?但是结合当时市场情况、竞争态势、本身能力来讲,他们的利润可能非常惊人,甚至有可能比伊世顿、东海恒信都高很多。

那个年代还有一批程序化交易者在悄然成长,就是期权做市商。我就是期权做市商一员,不过由于股灾,期权上市的节奏放慢,做市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引起过太多注意,但他们确实为期权价格公平合理做了很大贡献。另外,由于我们国内交易所做市商遴选制度,我感觉实际上市场上很多有能力的人没有办法成为做市商,比较遗憾。

2013年,光大乌龙指事件,这个事件是大家首次体验到程序化交易给市场带来的风险。这也是后来大家诟病程序化交易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大家觉得造成市场不稳定。但我个人并不是很同意这看法,因为程序化交易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在期货市场,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影响这么大的乌龙指事件。

在期货市场,下委托单之前要验资验券,如果没有对应的资金,或者没有对应的仓位,委托单下不出去。但光大事件,如果根据公开的材料,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验资验券,也就是说账户没有资金就可以买股票,在没有足够钱的情况下,买了大量的股票。在当时只要严格遵守委托单发送前验资验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再次说明一下,根据公开消息做评论,对任何机构都没有恶意。

当然程序化交易有风险,只是可以控制到交易者自己承担。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一般来讲都很难体验到有哪个程序出错,都是交易者感觉到做错了,可能因为我的错误赔很多钱。


3群雄逐鹿时代

2015年股灾到现在是国内程序化交易发展第3个阶段:群雄逐鹿。

这个阶段有几个特征,首先是交易速度进一步提高。现在期货市场的柜台穿透延时,一般都降到10微秒以下。10微秒不是指用了操作系统给你提供的计时工具去测量出了10微秒。我们这里说的10微秒指的就是你的光信号进网卡,然后再到你的光信号出网卡,它穿透你整个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所经历的完整的时间,时间是在10微秒以内。

如果说你在期货市场上,你一个10微秒穿透延时的柜台,在期货市场实际上来说算不上先进,但是,我只能说是所有在速度上还有点追求的柜台系统,现在基本上都降到10微秒以下,如果还在10微秒以上的话,就可以基本上判定它在速度上没有太多追求。

这个数字在几年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一个高速度。那个时候大家经常谈论的都是毫秒,但现在基本没有人再谈毫秒这个概念。

在股票市场,穿透的时间也在快速下降。两年之前,在股票市场柜台穿透延时一般来讲也是毫米。但现在股票市场能看到有不少开发商宣称是微秒量级的传统延时。

第2个特点就是量化交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定价更有效率。挖掘显而易见的阿尔法因子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说高频交易市场,据说以前一些本土做的还不错的团队,现在遇到了一定困难。

这比较正常,在2015年之前的淘金时代里,量化交易者的整体水平没有那么高,现在经过优胜劣汰,剩下的都越来越强。淘金时代,量化交易者或者自称是量化交易的人更多,但这不是靠人多就取胜。自动化交易的时代,往往都是赢家通吃的,另外,很多外资机构的涌入,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毕竟外资机构都做了二三十年了,我们国内刚刚起步。

第3个特点是股票的程序化交易,虽然受到限制,但股票的量化交易却取得非常大的成长。最早程序化交易基本上发生在期货市场,但现在国内做量化交易资金规模最大的是股票市场玩家。不过因为期货市场存在杠杆,所以需要使用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因此有一些不错的期货市场量化交易者,可能在使用自有资金做交易,他们做得很好,但并不知道他们在哪。因此我能听到做的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基本都是股票交易商。

这个时代就是现在我们所正在经历的时代,如果你是求职者,大多数还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十年之后,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回顾和讲述当前这一段历史,所以我们不再就当前这一段继续做更多展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