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洗漱那點事

牙齒是咀嚼之根本,進食是生命之根本,由此體現牙齒的重要性。

如今,許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臨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國曆代中醫著作則不僅以為睡前比晨起漱洗對護齒尤為有效,更倡導每餐必漱,醫學名家張景嶽《景嶽全書》就指出:“每於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

從歷代文學或醫學著作談古今刷牙那件不大不小的事。再平凡的生活現象後面也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刷牙洗漱那點事


《詩經》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qiú qí),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處:佚名《詩經·衛風·碩人》

譯文:十指尖尖像白嫩的茅草芽,皮膚白潤像脂膏,頸項頎長像天牛的幼蟲兒,牙齒排列像瓠瓜的籽。螓兒(似蟬而小)一樣的方額、蠶蛾觸鬚一樣的細眉,巧笑的兩靨多好看,水靈的雙睛分外嬌。

葫蘆籽是潔白的,小巧的,好看的,那時候還沒有牙刷,她們用什麼清潔牙齒能保持如此潔白,古人是智慧的。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形容美女的牙齒“齒如瓠犀”,即牙齒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稱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

刷牙洗漱那點事


《禮記》

《禮記》中:“雞初鳴,鹹盥嗽”就說明人們已有了漱口的習慣。民間有“挑馬勘牙,選郎見齒”之說,大意是挑馬要看牙口,挑女婿也要看牙口,齒強則體健已經是很普遍的社會生活常識。

可見在清晨漱口是當時的一種潔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鹽水、茶水等。酒、醋、鹽水等有解毒殺菌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黃帝內經》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而“齒為骨之餘”,牙齒的功能與腎的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繫,牙齒裡的經絡和腎經是相通的,堅固牙齒,對腎也有一個反固的作用。古人護牙也是蠻有智慧的,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有記載:“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腎氣衰,發墜齒槁。”由此看來,牙齒和腎也是有著極大的關係的,腎好,牙齒就好,老人一般牙齒鬆動,這就是和腎有著極大的關係。孫思邈的《千金方》:“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所以有事沒事,都可以叩扣齒,這也是一個養生方法之一。

刷牙洗漱那點事


  • 眉如翠羽,齒如含貝,肌如白雪,腰若束素,嫣然一笑——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 西晉時出現了“牙籤”的記載。晉代陸雲在致其兄的書信裡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之語,其製法雖不詳,但可看出牙籤在當時尚屬稀罕之物。
  • 宋代文豪蘇東坡曾經說:“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輒以濃茶漱口,煩膩即去,而脾胃不和,凡肉之在齒間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縮不覺脫去,不煩挑剔也,兩齒便漱濯,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
  • 《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酒精成分有消毒功效,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
  • 關於牙膏,北宋末年,洪芻編《香譜》,收錄了十幾個牙膏配方,這裡只說三個昂貴配方,絕對保口氣清香,以實際行動做到吐氣如蘭:
  • 《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
  •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在隋唐五代時期已趨流行。即是用洗淨的手指或布料清潔牙齒,同時也可配搭前面的各種潔牙材料。敦煌壁畫《勞度叉頭聖圖》中,畫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齒。


  • 西晉正式出現牙籤之說。晉代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籤當時較少有,屬精巧之物。
刷牙洗漱那點事


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處臺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它使用起來廉價又方便,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配上前面的潔牙材料,頗有效果。

牙刷的名字早在南宋就有了,俗稱“刷牙子”:南宋吳自牧描寫杭州生活的筆記體專著《夢粱錄》第十三卷寫道:“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南宋人周守忠編寫養生書籍《類纂諸家養生至寶》,甚至專門討論了用牙刷來刷牙的時間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因為早上牙根較松,而馬尾較硬。

刷牙洗漱那點事


  • 我國1000多年前遼代古墓中出土了兩支骨制牙刷柄。可見我國比歐洲要早600多年就有了類似現代的牙刷。
  • 元代郭玉詩中雲:“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

後來元末明初有一本為朝鮮人編訂的漢語教材《樸通事》,裡面有段標準市井對話:

顧客:賣刷子的將來。這帽刷、鞋刷各一個,刷牙兩個,掠頭兩個,怎麼賣?

商販:這的有什麼商量處?將二百銅錢來。哥,我與你這一個刷牙、一個掠頭,將去使,休掉了。顧客:不妨事,我靴靿裡揣將去。

明代馮夢龍輯錄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吃個鏡子來裡做眼,編筐著弗得個蓬塵,牙刷子只等你開口,絆頭帶來裡繾筋,眉刷弗住介掠來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不僅提到了牙刷,還很形象地描繪了刷牙時的動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證明代南方有人刷牙,詳細度甚至比一些今人還高——你刷牙時還清理舌苔嗎?另外,裡面提到“眉刷”,懷疑那時牙刷已經告別了馬尾,改用又細又軟的眉毛之類來製作了。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係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籤的雛形。

刷牙洗漱那點事


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牙醫

據史料記載,“醫學鼻祖”扁鵲對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無一不精,就連口腔科也有涉獵,《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就記載了“齊中大夫病齲齒”的病例,這可能是中國第一份口腔科病例。但扁鵲卻不是中國第一個牙醫,因為中國第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要比扁鵲的出現早很多,書中不僅記載了很多藥物的使用方法,也為治療牙痛開出了第一味藥物——花椒。也就是說,黃帝可能才是中國第一個牙醫。

在黃帝和扁鵲之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醫,都留下了關於牙科治療的方法。

1.華佗。華佗創造了麻沸散,為口腔科手術奠定了基礎。據說,他還留下了一個治牙痛的要訣:“一撮花椒小一盅,細辛白芷與防風,濃煎漱齒三更後,不怕牙痛風火蟲。”

2.張仲景。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收錄了“小兒疳蟲蝕齒方”,這可能是治療牙痛最早的完整藥方。

3.葛洪。葛洪在《抱朴子》提到叩齒健齒法,即上下齒輕輕相互叩擊。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一直沿用至今。

4.李東垣。他提出了牙痛治療原方以及治療各種牙病的加減方,是第一個系統地提出治療牙痛方法的醫生。

刷牙洗漱那點事


結語:晨起,古人一手執著牙刷蘸牙粉或青鹽刷牙,漱口隨出。談笑間,一口潔白的牙齒無不令人自信滿滿,神清氣爽。如此想來,史書上記載的那些明眸皓齒之人應該都加入了中國古代的刷牙大軍。只是現代人覺得他們落伍,卻不知看起來現代化的東西早已存在了上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