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导读:

3月20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关于本市执行“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品种续签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其对25个品种开展了采购协议到期相关工作。该《通知》自今日(2020年4月1日)起生效执行。

疫情影响下,医药代表不能进行常规拜访,加之第二批带量采购4月份落地,100个中选品种改写多个大产品的医院市场,这些带来的是医药代表命运的改变。

“企业利润缩减,必然裁撤相应的人员。很多医药代表一看到自己负责的产品进入带量采购目录,不等公司给通知就主动辞职或者着手准备换工作了。”北京某大型药企销售负责人这样说。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01

药品带量采购将常态化

国务院3月5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这意味着,带量采购将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实际上,带量采购制度改革正走向纵深。2018年以来,经由“4+7”带量采购试点及扩围,以及2019年9月开标的第二批带量采购,至少58个品种实现了大降价。部分品种降幅在90%以上,且一降再降。

公开资料显示,第二轮全国集采的33个品种,32个品种采购成功,共100个产品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3%,最高降幅达93%,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用药,以及价格比较昂贵的抗肿瘤和罕见病用药。

其中,恒瑞医药的替吉奥胶囊、东阳光药的奥美沙坦酯片、正大天晴的醋酸阿比特龙片、长春海悦的他达拉非片、华海药业的安立生坦片、山德士的辛伐他丁片等药物均在列。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带量采购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大幅节省了医保资金。“4+7”带量采购可节约59.88亿元的药品支出,比例高达76%。联盟地区的25个品种降价后的合计市场规模为不高于92亿元,而降价之前的市场规模为371亿元,节省278亿元。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02

医药代表数量或从300万减少到30万

随着全国药品价格联动以及中间环节利润大挤水,大批国内龙头企业、跨国巨头对销售团队进行了调整。

由于在2019年9月的“4+7”带量采购扩面集采中,北京嘉林药业的阿托伐他汀钙产品“阿乐”未能中标,10月下旬,北京嘉林药业宣布解散销售团队;与此同时,赛诺菲也优化分流了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

据华东医药介绍,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公司会对现有相关营销及商务服务人员做内部分流。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企销售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其必然会造成厂家利润的断崖式下降,也必然会造成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缩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调整营销团队。

“可以说,只要进入带量采购的产品,医药代表基本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进入带量采购的产品都将伴随着这些产品医药代表的整体转型或失业。将来,所谓的‘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的从业人数可能会从300万,缩小到30万。”该负责人说。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03

医药代表忙转型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医药代表都是从临床医生转行而来。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医药代表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其薪水高、专业性强。医药代表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学术支持。但随后,医药代表在舆论场上开始慢慢跟医疗回扣等负面新闻联系到了一起。

2013年,医药代表行业遭遇葛兰素史克“行贿门”洗刷;从2016年“回扣门”事件、两票制开始,政府整顿医药行业的决心就已经昭示;2017年,相关部门更是连发三份文件,禁止医药代表承担销售任务,规范其职能。

前述药企销售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2013年开始,不少医药代表就开始转型了,带量采购的推行,加快了医药代表转型的步伐。

史立臣对此并不认同,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医药代表数量不会减少。“带量采购涉及的只是医院市场,还有大量的院外市场需要开拓和发展。但医药代表这个群体的结构性调整是必然的。很多厂商有多条产品线,带量采购目录的产品线之外,仍然需要推广人员。”

华东医药表示,目前公司在基层市场的覆盖率还没有达到目标,公司计划要在全国县级医院达到70%以上的覆盖。此外,公司在糖尿病管线储备有20多个品种,还有3个创新药以及肿瘤、心血管、超抗等领域的品种从明后年开始会陆续申报上市,后续仍需要增加营销人员做创新药的市场推广及药学服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客户服务工作。

“未来需要专业的医药代表,真正纯的医药代表。其实药厂也好,医药代表也好,是十分期望能有干净的环境发展业务的。”前述药企销售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段继东曾对媒体说:“在医药代表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医学、药学专业背景。过去,专业医药代表向医生介绍诊疗、用药新知识,很受医生欢迎,这个功能现在也不能淡化,专业医药代表依然有需求”。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线上拜访和培训、数字化营销推广,远程传递学术信息,满足客户需求。疫情当下,更是药企管理市场、医药代表实现价值的新路子。


“易学术”云推广平台

线上学术推广解决方案

足不出户云推广

有效提升学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

疫情后复工,医药代表忙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