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醫看不懂系列:談“奔豚”

奔豚氣屬內科病證,是指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上衝胸咽的一種病證。由於氣衝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氣。病名,見《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亦稱奔豚、賁豚、賁豚氣。

豚,小豕也。——《說文》

豬其子謂之豚。——《方言八》

本義就是奔跑的小豬,像這樣:

不是中醫看不懂系列:談“奔豚”

發錯了

像這樣:


不是中醫看不懂系列:談“奔豚”

小豬仔

小豬有什麼特點呢?我把小豬的特點,形容為:靜如痴呆,動如抽風。

什麼意思呢?你仔細觀察,小豬在活動的時候有這樣的特點:要麼一直靜止,像癲癇失神性發作的樣子,要麼好幾個一塊互相邊蹦邊啃,要麼獨自唧唧叫覓食,要麼靜止著靜止著突然發作,猛的開始奔跑,猛跑一陣,沒有來由的,又突然靜止,像抽風了一樣。

所以我們看“奔豚”這個詞還是很形象的:形容從小腹部一陣氣上衝或悸動,發作的時候極其猛烈,像頭抽風的小豬一樣攻衝不適,也可能很快就停止了。

所以,中醫經典中是這樣論述奔豚的: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難經·五十六難》:“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

《傷寒論》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65條: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金匱要略》: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這樣就更好理解了。

關於奔豚病的論治,可以參考劉渡舟劉老的經驗:本文摘自《經方臨證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9月一版一印

不是中醫看不懂系列:談“奔豚”

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

崔某,女,50歲。患奔豚病,自覺有一股氣從下往上走竄,行至小腹則脹,上抵心胸則氣短心悸,頭冒冷汗。少頃氣往下行,則諸證隨之而消。每次發作時精神特別緊張恐怖,如臨死亡,每月發作二三次。平時少腹及腰部有痠疼感,帶下多,面色青黃不澤。舌體胖,舌質淡嫩,苔白潤,脈弦數但按之無力。辨為心陽虛弱,坐鎮無權,以致下焦濁陰乘虛上犯。治療當溫補心陽,而消陰降衝。

  桂枝15克、白芍9克、生薑9克、大棗12枚、炙甘草6克、黑錫丹6克(用藥湯送服)。

  一劑藥服盡,衝氣已止。共進五劑而愈。

解說:奔豚病發作的一般情況是氣從少腹上衝胸咽,發作時恐怖欲死,氣復還則止。這在臨床上亦比較常見。但發作程度如本案這樣嚴重的並不多見。導致奔豚產生的機理大多是由於心陽不足,不能坐鎮於上,因而下焦陰寒邪氣得以上衝。奔豚病的發作特點是:凡奔豚氣所經過的部位,必然使正常的氣機運行閉塞,而出現憋悶脹滿心悸,汗出等證。桂枝加桂湯是治療奔豚病的一個有效方劑,《傷寒論》指出:“氣從少腹上衝心者……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更加桂在於取桂枝強心通陽,開結氣,降衝氣,用來治療奔豚病最為合拍。有的醫家認為,“加桂”應是加肉桂。如果從臨床應用的角度來看,加桂枝和加肉桂,效果基本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