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中美歐專家看經濟“V”型復甦是否可能?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經濟戰“疫”錄:中美歐專家看經濟 “V”型復甦是否可能?

中新社北京4月3日電 (夏賓)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百萬,受疫情衝擊的經濟有可能實現“V”型復甦嗎?近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起召開“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形勢”網絡視頻會,中美歐專家線上共同探討世界經濟的形勢和走向。

對於全球經濟走勢,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拉爾斯·菲爾德總體上較為樂觀。他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肯定會下滑,但考慮到各國和歐洲央行等機構採取的刺激政策,經濟應可在三季度開始恢復,增長水平上升至與之前持平。

菲爾德預計,整體歐元區今年可能會出現負增長2.1%。意大利可能要下跌3.6%。若德國能實現“V”型復甦,其他歐洲國家在2021年也會實現正增長。此外,由於英國已經“脫歐”,經濟下滑幅度將稍小於其他幾個主要歐洲國家。美國的情況較為樂觀,雖然2020年預計GDP負增長0.4%,但預計2021年將回到2.6%。日本在今年也會陷入衰退,經濟增速預計負1.6%。

相較而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的預期更為悲觀。有樂觀預測稱,第二季度美國的GDP會下降20%,羅格夫則稱“這是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力度”,而投資界普遍認為5月底可實現復工、到年底能完全恢復正常,更是低估了尾部風險。

“在當前的危機形勢下,預計債務將會高企,美國債務水平可能會增加5至10萬億美元。雖然各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公共和私人部門的違約可能會持續增加。”羅格夫說。

在他看來,全球經濟“V”型的復甦是可能的,但規模龐大的刺激政策會留下一些持續的後遺症,如,債務水平過高等問題。本次疫情帶來的危機同時衝擊了供給側和需求側,雖然美國政府在需求側可能出臺很多利好措施,但在危機中其對供給側的應對卻不一定能有足夠力度。

談及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出口會明顯受到重創。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今年1月至2月,按美元計價,中國出口下跌17.2%,而3月由於歐洲和美國開始“封城”“封國”,出口可能繼續下跌。(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