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再開放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6日發表文章《中美貿易戰推動中國再開放》,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第七次貿易政策審議7月14日在日內瓦結束。中國央視網15日發表文章表示,儘管美國代表指責中國推行“重商主義”,中國在審議期間也承受了近2000個問題的轟炸,各方還是給予中國高度評價。

文章稱,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世貿組織是中國對抗美國壓力的一個重要平臺。中國指責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是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強調中國反制美國是在維護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體制,希望世貿組織對美國不符合規則的做法做出公正裁決。

美國代表則要求清算中國的世貿組織成員身份,因為中國“利用這一身份成為世界上最大貿易國之一的同時,其由政府引導、奉行重商主義的貿易投資政策損害了美國利益”。

世貿組織在7月13日發佈的《貿易政策報告》中稱,過去兩年中國經濟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也是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還是多邊貿易體系的積極參與者。

世貿組織的報告整體上對中國有利,審議期間美國也沒能發動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圍毆”。或者說,在中美這一輪世貿組織的較量中,中國沒有吃什麼虧。

但世貿組織7月11日發佈的《中國貿易政策審議報告》中也指出了中國的問題,包括政府援助國有企業,限制外國企業進入,持續干預經濟活動,市場仍處於封閉狀態等等。這些問題將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在世貿組織平臺上繼續遭受質疑的理由。

應該說,世貿組織的報告比較客觀地描述了中國的成績和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了歷史性鉅變,成就有目共睹,問題也堆積如山。但整體上看,中國面臨的最深刻挑戰還是如何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只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化解中美貿易戰等各種內外風險就會有更紮實的基礎。

中美貿易戰讓外界重新審視中國,也讓許多改革開放的“假把式”現了原形,比如在降低關稅、擴大外資准入、國有企業改革、知識產權保護、政府補貼政策等方面。公眾發現,原來中國還有這麼多領域改革開放做得很不夠,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抱怨也不是沒有道理。

對中國決策層來說,改革開放的決心並非虛言,這次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僅是壓力,還有深化改革開放的緊迫動力。於是,今年4月以來,外界看到了中國在開放方面的一系列大動作。

這些動作包括:公佈今年年內陸續落地的12項金融開放細節和時間表;大幅降低普通消費品進口關稅,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將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63條減至48條,在共計22個領域推出新的開放措施等等。

地方政府也聞風而動。上海市7月11日推出“擴大開放100條”,並宣佈將在年底前完成其中90%以上的內容,重點包括金融業開放、產業體系開放、建設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創造一流營商環境等等。

以上海的示範效應,可以預計,上海這些帶有試驗性質的開放措施不久將會全面鋪開,有望帶動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如今,中國如能成功將中美貿易戰危機,變成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動力,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乃至世界來說,並非是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