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修行,是一輩子的事。

——茲心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禪宗有語,“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叔本華也說:“世界對悟性從來都說著清晰的語言。”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是其修為所在。


人生的修為,有四種境界。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言行合一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哪種行為讓你覺得這個人值得深交?”


其中一個高讚的回答是:“言行一致,信守承諾”。


可見,言行合一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在楚國時,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對楚成王承諾,若是自己做了晉國國君,如果晉楚兩國交戰,晉國定當退避三舍。


後來,晉楚兩國交惡,兩軍對壘的時候。晉文公依舊信守承諾,主動把軍隊後撤九十里,退到了城濮。


眾將都不解,問道:“主公難道怕楚將成得臣嗎?”


晉文公說:“成得臣有勇無謀,我怎麼會怕他呢!只是我當初與楚王有約在先:一旦兩國交兵,我當退避三舍,萬不可失信。”


晉文公身為國君,君無戲言才能讓將士信服。言行一致的晉文公,使得晉軍士氣大振,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晉文公也因為信守諾言,得到四方擁戴,終成一代霸主。


《論語•里仁》中說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做人應該言行合一,不要輕易許諾。若是做不到,就會失信於人。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威信,難以服眾。


晉文公退避三舍,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諾千金。


言行合一的人,更容易獲取他人信任,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也更容易讓他人心安。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知行合一


《論語•述而篇》中講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這是孔子關於學習方法的論述,他主張對自己不知道的,應該多聽、多看,努力學習。注重實踐,反對空談。


孔子有個弟子名叫宰予,平時說話娓娓道來,言辭動聽。孔子很是喜愛,認為宰予將來必有出息。


可宰予卻只是誇誇其談,而不去行動,並且懶惰成性,屢教不改。


有一次,孔子給弟子們講學,發現宰予沒來,於是派人去尋找,結果發現宰予在房間裡睡大覺,惹得孔子大動肝火。


孔子生氣地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縱觀《論語》,這也是溫文爾雅的孔子最動怒的一次。究其緣由,便是孔子對宰予不聽從教導,浮於表面的失望。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


在王陽明看來,人自身的認知,有十分巨大的潛能。


挖掘這種潛能,得主觀地去實踐探索,得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關鍵就是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的良知和行動一致。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心口如一


這世上信誓旦旦的人太多,然而真在無人監督時,依舊錶裡如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元代天文曆法學家許衡,曾在盛夏時經過河陽。路途遙遠,天氣炎熱,一行人十分口渴。


看到路邊有一棵梨樹,眾人都爭先恐後地去摘梨來吃。唯有許衡端正地坐在樹下,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梨來吃。


許衡說:“不是自己的東西,而去拿取,是不可以的。”


那人說:“現在時局混亂,這棵梨樹沒有主人,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沒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別人遺失的,那怕有一絲一毫不合乎道義,我也不能接受。”


高尚的品德之所以稀缺,是因為能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太少。很多人在獨處時就肆意妄為,丟失道義。


殊不知“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舉頭三尺有神明,那些暗地裡所做的不義之事,不過都是掩耳盜鈴的把戲。


《禮記•中庸》裡有這樣一句話,“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越是隱蔽的地方,越能看清一個人的修養;越是細小的事情,越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德。


一個人不要因為無人監管而放鬆自我要求,也不要因為事情細微而不拘小節,獨行獨處時更應該嚴於律己,謹慎行事。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人生四境界: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始終如一


貴州平塘縣,坐落著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這一偉大工程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領頭建成。


1993年,在東京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與會科學家提出,要在全球電信號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受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南老獲悉這個消息後,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和優異的科研條件,義無反顧的返回了國內。


然而,這是一個涉及領域極其廣泛的大工程。選址、論證、立項、建設,任何一步都無比艱難。


為了理想,南老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正式落成啟用。從此,中國在世界天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金庸有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今,“中國天眼”依舊為世界天文學發揮著巨大作用,南老卻永眠於歷史的星空中。


真的英雄,精神不朽。


北宋醫家王惟一有言:“學道須當猛烈,始終確守初心。纖毫物慾不相侵,方得神凝氣定。


歷史星河浩瀚,古今中外,凡是能閃耀其中的人。


莫不是歷經困苦而不退,遭遇挫折而不倒,披荊斬棘,百折不撓。


人生於世,若為理想而奮鬥終生,始終不渝;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北宋儒學大家張載在《橫渠語錄》中寫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言行合一的人,才有可能為天地立心;知行合一的人,才有機會為生民立命。心口如一的人,才有能力為往聖繼絕學;始終如一的人,才有機遇為萬世開太平。


人生的修為,歸根結底。就是誠實待人,嚴於律己;就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抵制誘惑,謹言慎行;就是做人有原則,處世有標準。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


*作者:江楓,江山如畫,楓林向晚。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